东莞资福寺

北宋记残碑,人去未忘罗汉果;

东官标古刹,我来曾吃赵州茶。

形式: 对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历史遗迹的追忆与对文化传统的感慨。首句“北宋记残碑”,点明了地点的历史背景,残存的石碑记录着北宋时期的痕迹,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在这一碑文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接着,“人去未忘罗汉果”一句,表达了尽管时光流转,但人们对过往的记忆与敬仰并未消逝,罗汉果可能象征着某种信仰或文化符号,其精神价值超越了时间的限制。

第二句“东官标古刹”,将视线转向了另一个历史场景,即“古刹”的标记,暗示着一个古老的寺庙存在。这里的“东官”可能指的是地理位置或某种特定的行政区域,强调了寺庙所在位置的重要性。紧接着,“我来曾吃赵州茶”则以个人经历为引,提到在某个时间点,作者曾在此地品尝过赵州茶。赵州茶,作为中国茶文化中的名品,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通过这一细节,诗人巧妙地将个人体验与地方文化联系起来,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述历史遗迹与个人经历,展现了对过去文化的怀念与对传统价值的尊重。它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望,也是对文化记忆的珍藏与传递。

收录诗词(18)

郑献甫(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道光十五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乞养亲辞官,不复出,自号识字耕田夫。同治间主讲广州、桂林各书院。博览强记,尤熟诸史。为文章直抒胸臆,识见甚卓。有《愚一录》、《补学轩诗文集》等

  • 字:小谷
  • 籍贯:广西象州
  • 生卒年:1801—1872

相关古诗词

挽妻

卿亦善持家,数十年独断独行,此去好将双目瞑;

我虽云丧偶,七八口相亲相爱,迩来差觉一心安。

形式: 对联

挽陈继昌

鼎甲系连元,历数前代名儒,十有四人君最后;

养疴曾七载,归卧相公旧地,两无一面我真愚。

形式: 对联

莫氏土司衙门门廊联

守斯土,莅斯民,十六堡群黎,谁非赤子;

辟其疆,利其赋,三百里区域,尽隶王封。

形式: 对联

嘉庆50万寿福州戏台联

曲谱四诗,天保九如篇第一;

舞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