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越僧岳云二首(其一)

世机消已尽,巾屦亦飘然。

一室故山月,满瓶秋涧泉。

禅庵过微雪,乡寺隔寒烟。

应共白莲客,相期松桂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人世间的一切纷扰都已消失殆尽,连衣物也显得随风轻飘。
整间屋子里只有故乡的明月,瓶中装满了秋天山涧的清泉。
我走过积着薄雪的禅院,乡间的寺庙被寒冷的烟雾隔开。
我应当与那身披白莲的隐士相约,在松桂树前共度时光。

注释

世机:人世间纷扰。
消已尽:消失殆尽。
巾屦:衣物。
飘然:随风轻飘。
一室:一间屋子。
故山月:故乡的明月。
秋涧泉:秋天山涧的清泉。
禅庵:禅院。
微雪:薄雪。
乡寺:乡间的寺庙。
寒烟:寒冷的烟雾。
白莲客:身披白莲的隐士。
相期:相约。
松桂前:松桂树前。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作品,名为《赠越僧岳云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邃表达。

“世机消已尽,巾屦亦飘然。”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尘世繁华已经看破,甚至连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都变得轻飘,像是随风而去。这反映了诗人超脱红尘的禅意和对世俗的淡泊。

“一室故山月,满瓶秋涧泉。”这里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图景: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能容纳下故乡之山的明月,而瓶中盛满了秋天清凉的涧水。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珍视,以及他内心深处对于远方家园的思念。

“禅庵过微雪,乡寺隔寒烟。”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禅宗修行的情境:在轻柔飘落的雪花中穿梭于禅院之间,而远离尘世的乡间寺庙,则被冷清的烟雾所笼罩。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刻画,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心灵世界的探求。

“应共白莲客,相期松桂前。”最后两句则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诗人邀约一位名为白莲的僧侣,一起在松柏之下相会。这不仅是一种友情的表达,也象征着对高洁品格和坚贞信念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心灵自由的精神世界。同时,这也反映出唐代文人对于佛教禅理的深刻理解与内化。

收录诗词(393)

温庭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本名岐。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字:飞卿
  •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 生卒年:约812—866

相关古诗词

赠越僧岳云二首(其二)

兰亭旧都讲,今日意如何。

有树关深院,无尘到浅莎。

僧居随处好,人事出门多。

不及新春雁,年年镜水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赠楚云上人

松根满苔石,尽日闭禅关。

有伴年年月,无家处处山。

烟波五湖远,瓶屦一身闲。

岳寺蕙兰晚,几时幽鸟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赠蜀府将

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赠僧云栖

麈尾与筇杖,几年离石坛。

梵馀林雪厚,棋罢岳钟残。

开卷喜先悟,漱瓶知早寒。

衡阳寺前雁,今日到长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