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感事(其一)》由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通过诗句表达了对国家安危与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首句“日角膺符早”,以“日角”象征帝王之相,暗指君主早年即展现出非凡的才能或命运,预示着未来的领导地位。“膺符”则暗示了君主应承天命,早早就被赋予了领导国家的使命。
次句“天枝主鬯临”,“天枝”比喻君主,此处形象地描绘了君主登基时的庄严景象,如同天降之枝,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主鬯临”则意味着君主亲自主持祭祀活动,象征着国家的神圣与权威。
接下来,“安危宗社计,拥立大臣心”,这两句揭示了君主在国家面临危机时,需要依赖和信任大臣们的智慧与忠诚,共同制定策略,维护国家的稳定与安全。这里体现了君臣之间的紧密合作与责任担当。
“旧国仍三亳,多方有二斟”,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国家治理的复杂性。其中,“三亳”和“二斟”分别代表了古代的度量衡单位,隐喻国家治理中需要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处理好不同群体的需求。同时,也暗示了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与挑战。
最后,“汉灾当百六,人未息讴吟”,“汉灾”借指历史上汉朝的灾祸,这里的“百六”是古代纪年的一种方法,意指历经百年动荡之后。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历史周期性灾难的感慨,以及对人民生活状态的关注。尽管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但人民的歌声与哀叹从未停止,反映了社会的不平与民众的疾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国家治理的反思,展现了顾炎武对于国家兴衰、君臣关系及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与忧虑,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深邃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