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其一)

日角膺符早,天枝主鬯临。

安危宗社计,拥立大臣心。

旧国仍三亳,多方有二斟。

汉灾当百六,人未息讴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此诗《感事(其一)》由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通过诗句表达了对国家安危与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首句“日角膺符早”,以“日角”象征帝王之相,暗指君主早年即展现出非凡的才能或命运,预示着未来的领导地位。“膺符”则暗示了君主应承天命,早早就被赋予了领导国家的使命。

次句“天枝主鬯临”,“天枝”比喻君主,此处形象地描绘了君主登基时的庄严景象,如同天降之枝,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主鬯临”则意味着君主亲自主持祭祀活动,象征着国家的神圣与权威。

接下来,“安危宗社计,拥立大臣心”,这两句揭示了君主在国家面临危机时,需要依赖和信任大臣们的智慧与忠诚,共同制定策略,维护国家的稳定与安全。这里体现了君臣之间的紧密合作与责任担当。

“旧国仍三亳,多方有二斟”,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国家治理的复杂性。其中,“三亳”和“二斟”分别代表了古代的度量衡单位,隐喻国家治理中需要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处理好不同群体的需求。同时,也暗示了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与挑战。

最后,“汉灾当百六,人未息讴吟”,“汉灾”借指历史上汉朝的灾祸,这里的“百六”是古代纪年的一种方法,意指历经百年动荡之后。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历史周期性灾难的感慨,以及对人民生活状态的关注。尽管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但人民的歌声与哀叹从未停止,反映了社会的不平与民众的疾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国家治理的反思,展现了顾炎武对于国家兴衰、君臣关系及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与忧虑,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深邃洞察力。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感事(其二)

缟素称先帝,春秋大复雠。

告天传玉册,哭庙见诸侯。

诏令屯雷动,恩波解泽流。

须知六军出,一埽定神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感事(其三)

上宰承王命,专征指大江。

出关收汉卒,分陕寄周邦。

日气生元甲,云祥下赤幢。

登坛推大将,国士定无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江]韵

感事(其四)

尚录文侯命,深虞雒邑东。

千秋悬国耻,一旦表军功。

蹋鞠追名将,乘轩比上公。

君王多倚托,先与赋彤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感事(其五)

清跸郊宫寂,春游苑籞荒。

城中屠各虏,殿上左贤王。

紫塞连元菟,黄河界白羊。

舆图犹在眼,涕泪已沾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