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经俊胤年九十三犹赴闱试诗以壮之

七待春开便百年,少时朋辈几人全。

犹为场屋诸生帽,已谢朝廷养士钱。

老脚登山无万仞,小书盈纸有千篇。

知君定是鹰扬老,黄石黄公未足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九十三岁高龄仍赴科举考场的老者黄明经,通过对比与反衬的手法,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首联“七待春开便百年,少时朋辈几人全”,以夸张的手法,将等待春天开放的时间比喻为百年,暗示黄明经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同时也暗含了他年轻时的朋友大多已不在人世,突出其孤独与坚持。这里的“七”字并非实指,而是强调时间之长,表达出黄明经坚守理想、不畏艰难的精神。

颔联“犹为场屋诸生帽,已谢朝廷养士钱”,通过“诸生帽”和“养士钱”的对比,既表现了黄明经作为考生的身份,又暗示了朝廷对人才的培养与支持。然而,“已谢”二字表明他已经不再享受这些待遇,进一步强调了他晚年自费参加科举的艰辛与决心。

颈联“老脚登山无万仞,小书盈纸有千篇”,运用自然景象的对比,以“老脚登山”象征黄明经虽年迈但仍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与理想,而“小书盈纸有千篇”则展示了他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这里通过“无万仞”与“有千篇”的对比,既体现了黄明经身体力行的精神,也突出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

尾联“知君定是鹰扬老,黄石黄公未足传”,表达了对黄明经的敬佩之情。将黄明经比作“鹰扬老”,寓意其如同雄鹰般坚韧不屈,年老而志气不衰;同时,以“黄石黄公”(即黄石公,传说中的隐士)为喻,暗示黄明经虽未被广泛传颂,但其精神与才华同样值得尊敬和传承。这一联不仅赞扬了黄明经的个人品质,也寄托了诗人对其精神的传承与发扬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黄明经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其在老年仍不放弃追求理想、坚持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风貌,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和启示。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程德基以所著易简方编见惠谢之

黄山白岳足幽居,好学偏乘历骋车。

千里借筹频决胜,一官搔首尚踟蹰。

嵇含每状南中物,抱朴兼成肘后书。

安得藉君调燮手,尽回元气到比闾。

形式: 七言律诗

王十洲学使以其高祖渼陂先生文集属为选定赋此答之二首(其一)

前朝全盛纪成弘,尽扫繁音尚正声。

一代才华归七子,三秦风雅属先生。

青霄史馆新裁出,白首丘园健笔横。

司马文章杜陵句,几人兼得擅长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王十洲学使以其高祖渼陂先生文集属为选定赋此答之二首(其二)

高曾遗矩未云遥,三百年来德愈昭。

遂有使星临粤峤,重将文体振兴朝。

千金吕览谁增损,一阁藜灯久寂寥。

窃记儿童时讽咏,山中如得听箫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送杨宝生北上

一雪当年处士声,二毛今始慰平生。

科名于尔何增损,世俗居然有重轻。

鹏海浪高看直上,燕台路熟好安行。

黄门奏赋君家事,为报时来羽猎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