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将作于少监

由来至宝出毫端,五色炎光照室寒。

仰望孤峰知耸峻,前临积水见波澜。

冰丝织络经心久,瑞玉雕磨措手难。

不是散斋兼拭目,寻常未便借人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自古以来珍贵之物出自笔尖,绚烂色彩如火焰照亮屋内带寒意。
仰视孤独高峰方知其险峻,面临深积水处可见波浪起伏。
像冰丝般细腻编织需费尽心思,美好玉石雕刻打磨更显工艺艰难。
若非斋戒净心兼以明目静观,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展示于人前。

注释

由来:自古以来。
至宝:极其珍贵的宝物。
毫端:笔尖。
五色炎光:多彩而灿烂的光芒,如同火焰。
室寒:室内显得清冷,也可能指光线带来的清冷感。
仰望:抬头看,尊敬地看。
孤峰:单独耸立的山峰,比喻高洁或突出的事物。
耸峻:高耸而险峻。
积水:深水汇聚之处。
波澜:波浪起伏,比喻事物的动态变化。
冰丝:形容丝线晶莹剔透如冰,这里比喻精细的工作。
织络:编织,此处指创作或制作过程。
经心:用心,费心。
瑞玉:吉祥的美玉,象征高贵与纯洁。
雕磨:雕刻和打磨,比喻精细加工。
措手难:操作困难,难以处理。
散斋:指身心清净,远离杂念的状态。
拭目:擦亮眼睛,比喻仔细观看,保持心灵的纯净。
寻常:平常,一般情况。
未便:不方便,不适宜。
借人看:展示给他人看。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作品,名为《酬将作于少监》。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书法艺术的深厚情感和精湛技艺。

"由来至宝出毫端,五色炎光照室寒。" 这两句描绘了笔墨之间流淌着珍贵如宝石般的颜色,温暖而灿烂的光芒照亮了诗人的书房,即便是在寒冷的季节,也无法阻挡这艺术所带来的热情和生机。

"仰望孤峰知耸峻,前临积水见波澜。" 这两句则是通过山峰和流水来比喻笔触之雄浑与墨色之深浅,显示了书法作品中线条的刚劲有力和层次的丰富多变。

"冰丝织络经心久,瑞玉雕磨措手难。" 这两句强调了书法艺术的精细和挑战,它如同用冰丝织成的网一般精致,又像是在雕琢珍贵的玉石那样需要耐心和技艺。

最后两句 "不是散斋兼拭目,寻常未便借人看。" 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作品的自信与珍视,不是随意展现给他人的,也不轻易让人看到,这反映出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严谨态度和独特的审美标准。

整首诗通过对书法笔墨、技艺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书法人格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僧院小泉井

亦恐浅深同禹穴,兼云制度象污樽。

窥寻未见泉来路,缅想应穿石裂痕。

片段似冰犹可把,澄清如镜不曾昏。

欲知到底无尘染,堪与吾师比性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嘉兴许明府

槜李转闻风教好,重门夜不上重关。

腰悬墨绶三年外,身去青云一步间。

勤苦字人酬帝力,从容对客问家山。

升沈路别情犹在,不忘乡中旧往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暮冬书怀呈友人

空为梁甫吟,谁竟是知音。

风雪生寒夜,乡园来旧心。

沧江孤棹迥,白阁一钟深。

君子久忘我,此怀甘自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暮发七里滩夜泊严光台下

一瞬即七里,箭驰犹是难。

樯边走岚翠,枕底失风湍。

但讶猿鸟定,不知霜月寒。

前贤竟何益,此地误垂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