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临川杭州修广师法喜堂韵

堂中了了见文殊,道人心似秋潭虚。

不求五欲以自恣,以法为乐喜有余。

青山白云远萦带,碧梧翠竹交扶疏。

乞食一钵万事了,洗钵宴坐忘朝晡。

门外红尘坌十丈,尘中有客常崎岖。

清谈名理侔卫乐,高论康济追唐虞。

偶来憩息意良惬,尚有客气论贤愚。

教乘滋茂信有力,廊庙何必殊江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在杭州修广师法喜堂中的生活与心境。首句“堂中了了见文殊”暗示了环境的清净与智慧之光,如同见到佛菩萨般明净。第二句“道人心似秋潭虚”进一步刻画出修行者内心的空灵与澄澈,如秋水般深邃。

诗人赞美修行者不追求世俗欲望,而是以佛法为乐,内心富足,“不求五欲以自恣,以法为乐喜有余”。接下来的两句通过自然景色“青山白云”和“碧梧翠竹”,烘托出宁静淡泊的氛围,修行者的生活简单而自在。

“乞食一钵万事了,洗钵宴坐忘朝晡”表达了修行者的简朴生活和忘却时间的禅定状态。对比门外尘世的纷扰,“门外红尘坌十丈,尘中有客常崎岖”,修行者对此保持超然态度,视名利如过眼云烟。

诗中提到“清谈名理侔卫乐,高论康济追唐虞”,赞扬师长的学识和高尚品德,认为其言论能媲美古代圣贤。最后,诗人表示对师门教诲的信任,并认为廊庙(朝廷)与江湖(民间)虽有区别,但师门的教化力量同样强大。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展现了修行者在杭州修广师法喜堂中的生活场景,以及诗人对其人品和教化的赞赏。

收录诗词(7)

刘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山东省高密县逄戈庄人(原属诸城),祖籍江苏徐州丰县。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刘统勋子。官至内阁大学士,为官清廉,有乃父之风。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工书,尤长小楷,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于京。谥文清

  • 字:崇如
  • 号:石庵
  • 生卒年:1719~1804

相关古诗词

读吴梅村集

六朝金粉擅风流,射策东堂片玉收。

事去不无江总恨,宦成薄有杜陵愁。

凄凉法曲秦淮夜,慷慨悲歌易水秋。

宝玦飘零红袖泣,几多哀艳为君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武昌怀古

大别山前江水横,烟波江上古今情。

王敦不忌温忠武,刘表翻嫌祢正平。

城郭人归云未散,汀洲春绿草还生。

秋风吹梦潇湘浦,回首南楼月正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早至盱城

秋风瀑布吼飞泉,高下归帆趁早天。

望断浔阳飞不到,北风偏入下江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钟岭早行

旅馆夜凄清,村鸡唤晓行。

山寒风有力,霜重叶闻声。

仆仆山川意,悠悠天地情。

今年余几日,犹自滞归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