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其二)

雪似琼花铺地,月如宝鉴当空。光辉上下两相通。

千古谁窥妙用。若悟珠生蚌腹,方知非异非同。

阴阳相感有无中。恍惚已萌真种。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翻译

雪花如同琼花般铺满大地,月亮犹如珍贵的镜子高悬天空。它的光芒上下相连,无所不在。
自古以来,谁能洞察这奇妙的作用?如果能理解珍珠孕育在蚌壳中,才会明白这并无特殊,也无不同。
阴阳相互感应,在虚无之间产生变化。模糊之中已经显现了真理的种子。

注释

琼花:比喻洁白美丽的雪花,如美玉般纯洁。
宝鉴:比喻明亮如镜的月亮,珍贵而清澈。
妙用:指自然界的奥秘或人生的哲理。
珠生蚌腹:比喻事物的生成过程,如珍珠在蚌壳中形成。
非异非同:强调事物的普遍性,没有特别之处。
阴阳相感: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指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相互影响。
恍惚:形容模糊不清或难以捉摸。
真种:指真理或真实的东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夜月明的静谧画面,通过精美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与生命之谜的独到感悟。

"雪似琼花铺地,月如宝鉴当空。光辉上下两相通。" 这几句以雪和月作为比喻,将它们描绘得如同珍贵的琼花和宝石一般,散发着神秘而又庄严的光芒。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一种美学享受,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在这个静谧而纯净的夜晚,天地之间似乎已经没有了隔阂,一切都处于一种和谐统一之中。

"千古谁窥妙用。若悟珠生蚌腹,方知非异非同。阴阳相感有无中。恍惚已萌真种。" 这几句则是诗人对生命哲学的一种探讨。就如同蚌壳中孕育着珍珠一样,生命的奥秘往往隐藏在表象之下,不为人知。而这种生命的生成和自然界阴阳变化的相互感应,正是在无形之中悄然发生,充满了神秘色彩。

整首诗通过对雪月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达观自然的高远境界。诗人以其独特的感知和审美,将平凡之物转化为不朽之境,彰显了中国古典诗词中追求精神与物质和谐统一的哲学意涵。

收录诗词(113)

张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才甫,自号莲社居士。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好填词,每应制进一词,宫中即付之丝竹。尝于乾道三年,(公元一一六七年)高宗莅聚景园,抡进柳梢青词;淳熙六年(公元一一七九)三月,高宗再莅聚景园,抡进壶中天慢词;九月,孝宗幸绛华宫,抡进临江仙词:均赐赉极渥。抡所著有《莲社词》一卷,存词100余首。《文献通考》及绍兴内府古器评二卷,《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 籍贯:开封(今属河南)

相关古诗词

西江月.咏冬十首(其一)

有限光阴过隙,无情日月飞梭。春花秋月暗消磨。

一岁相看又过。逢酒须成痛饮,临风莫厌高歌。

虚名微利两如何。识破方知恁么。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其五)

雅士常多雅□,□□□□□怀。雪溪□□□舟来。

兴尽何须见戴。恰似□云出岫,岂拘宇内形骸。

超然物外远尘埃。到此方为自在。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其六)

冬至一阳初动,鼎炉光满帘帏。五行造化太幽微。

颠倒难穷妙理。遇此急须进火,速修犹恐迟迟。

茫茫何处问天机。要悟须凭师指。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其四)

密布同云万里,六飞玉糁琼铺。清歌妙舞拥红炉。

犹恨寒侵尊俎。谁念山林路险,独行跣足樵夫。

莫惊苦乐□殊途。阳□皆由阴注。

形式: 词牌: 西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