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孤台晚眺

隐约钟声杂市声,又看斜日下重城。

人前恻恻无高论,江上悠悠入晚晴。

忧世但知来日在,倚楼真觉一身轻。

栖鸦流水成终古,吟遍秋光识此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郁孤台上晚眺时的所见所感。首句"隐约钟声杂市声"以钟声与市井喧嚣相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中蕴含着生活气息的场景。"又看斜日下重城"则展示了夕阳西下,城市沉浸在黄昏的壮丽景色中。

"人前恻恻无高论"表达了诗人在人群中感到孤独,没有高谈阔论的兴致,流露出淡淡的落寞。"江上悠悠入晚晴"将视线转向江面,江水在晴朗的傍晚显得悠长而平静,诗人的心境似乎也随着这江水变得开阔。

"忧世但知来日在"体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虽然忧虑世事,但仍对未来抱有希望。"倚楼真觉一身轻"通过倚楼的动作,传达出诗人暂时摆脱尘世烦恼,感受到内心的轻松。

最后两句"栖鸦流水成终古,吟遍秋光识此情"以栖鸦和流水的永恒画面,寓言人生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诗人通过对秋光的吟咏,深深体会到了这种人生况味。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个人心境的变化,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254)

俞明震(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刘芋山招饮郁孤台感念近事赠同座诸绅士

城角炊烟一片愁,眼看生事但悠悠。

人无肝胆常如客,山有晴阴各自秋。

千亩瘴开留晚照,双江水涸笑清流。

因循我更惭诸子,犹有閒情付啸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戍申十一月重游通天岩宿山寺

深岩一穴天光聚,怪石当人如虎踞。

荆棘相看已隔年,洞中石佛真顽固。

高飞一鸟破鸿濛,涧底云烟失攀附。

层峦椎鲁无性灵,点缀遥情出寒树。

山色宁知迟暮心,斜阳不到无人处。

谁持肝胆照荒寒,剩有悲欢支世故。

晚钟催客入寺门,草背灯光如缀露。

山僧向我说灵怪,夜深暂尔清百虑。

卧闻石齿漱泉声,缺月微明四边雾。

岩颠忽吐银色云,曙星隐约在庭户。

半世劳劳向晓心,一枕深深佛前炷。

官如残梦应自笑,人情剥尽随所遇。

万木不动风有声,晨光惨惨生幽怖。

入山苦劳出山逸,掉首还寻出山路。

形式: 古风

移寓南安郡楼

微觉人间忧患长,树头寒雾减春光。

儿时书卷存馀味,静日江山但坐忘。

雨脚减收延返照,蛛丝何意近雕梁。

野梅吹尽无人见,辜负高楼一夜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游丫山

云拥丫山尖,双髻不容把。

影落烟镜中,晴光助妍奼。

入山恐不深,此景讵忍舍。

空濛无远近,色相天所假。

石骨敛春容,怒立拒奔马。

披霜万叶黄,背日一峰赭。

入寺不知门,雾湿钟磬哑。

梯树引泉根,泠泠堕檐瓦。

蹑足出丛薄,豁然露平野。

残阳淡淡收,飞鸟悠悠下。

中有万古情,含悲不能写。

束身入世程,此意待来者。

形式: 古风 押[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