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孙承恩在自己生日时所作,名为《初度自寿十三首(其三)赤颗桃》。诗中充满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己未能尽孝的内疚与自责。
首句“敢忘了、当年鞠育恁劬劳”表达了诗人不敢忘记父母辛勤养育的恩情。接着,“过庭诗礼曾学”则表明了在父母的教导下,他曾经学习了诗书礼仪,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敢忘了、圣明作养滥与时髦”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圣明的时代,有幸与众多才华横溢的人一同成长,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接下来的“词林讲幄,忝贰春曹”,描述了自己在文坛和官场中的经历,虽然有幸参与其中,但并未能做出显著的贡献,感到惭愧。
“我则是、素餐窃位曾无效”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为社会做出实际贡献的自责。“俯惭庸碌,仰愧贤豪”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内疚感,既对自己的平庸感到羞愧,也对那些才华出众的贤士感到敬佩。
最后,“我则是、寸心惟有天知道”一句,诗人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慨,仅向苍天诉说,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长日里、翘首仰青霄”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有所作为的渴望,希望在漫长的一生中,能够达到更高的境界。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回顾个人的成长历程和反思自我,展现了诗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深深感激,以及对自己未能尽孝和未能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内疚与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