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范景仁舍人对雪

三尺没腰雪,京华频岁无。

高低相掩覆,窍隙似封糊。

帖缺都迷丑,增妍不问枯。

因时混贫富,遇物得圆觚。

眩目曾何数,流风不可图。

冥冥山雾合,浩浩海云铺。

未觉花飞叶,先看霰集珠。

落机裁扇素,猎野割肤腴。

粲尔娥奔月,皤然叟赴酺。

薄才今揣称,小巧愧非夫。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翻译

厚厚的积雪没过腰部,京城年年如此罕见。
高低处的雪相互覆盖,缝隙像被密封了一样。
纸张残破,美丑难以分辨,增补之美不顾及是否枯黄。
时间淡化了贫富差距,遇到事物都能随和圆融。
耀眼的美景难以计数,但风的流转无法捕捉。
山间浓雾弥漫,海上云层浩渺。
还未见花开叶展,已先见雪花如珠落下。
织机上裁剪素白的扇面,野外割取肥美的皮肉。
明亮的月亮照亮嫦娥奔向月宫,老翁欢聚如同赴宴。
我自认才华有限,小小的技艺愧对大才。

注释

没:覆盖。
京华:京城。
频岁:年年。
窍隙:缝隙。
帖缺:残破的纸张。
增妍:增添美丽。
冥冥:昏暗。
霰:小冰粒。
落机:织机。
娥:嫦娥。
皤然:形容老人脸色苍白。
小巧:指技艺不精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次韵和范景仁舍人对雪》,通过对雪的描绘,展现了冬季京城的景象以及诗人对雪的感慨。诗中以“三尺没腰雪”开篇,形象地描述了雪的深度,接着写到雪覆盖城乡,连细微的缝隙也被填满,仿佛天地封闭。诗人观察细致,指出雪花虽丑陋却能增添景色的美丽,不论贫富,雪都能带来公平的装饰。

诗人感叹雪的变幻莫测,难以计数,其影响力如同流动的风,无法捕捉。雪后的山雾弥漫,海云浩渺,预示着严冬的到来。诗人观察到雪花飘落,先是如花飞叶,后是霰粒如珠,生动描绘了雪的形态变化。他以织机裁剪扇面的素白,比喻雪的细腻,又以猎野割肉的意象形容雪的丰盈。

诗人以嫦娥奔月和老翁赴宴的典故,寓言雪带来的不同感受,既有清冷的孤寂,也有节日的欢庆。最后,诗人自谦才情有限,但对雪的描绘和感悟已足以展现其独特见解,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韵味。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次韵和景仁对雪

北风吹雪至,浩荡地疑无。

奕奕将如舞,漫漫欲似糊。

沙场行不尽,银汉落应枯。

兴发诗千首,豪吞酒百觚。

山川容可改,圭璧巧能图。

花竟因酥点,砧争以练铺。

未燖调鼎鹄,全混蔽旒珠。

怀昔餐衣絮,谁今食豢腴。

善歌知寡和,醵饮遂成酺。

众笔排坚阵,多多困老夫。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次韵和酬杨乐道待制咏雪

梁苑孝王迹,灞陵游客心。

牧羊来海上,泛棹向山阴。

兴赏曾何浅,羁栖亦以深。

穆歌犹在竹,郢曲自传琴。

旗冻沾天仗,鎗寒拂羽林。

且为丰岁庆,休作苦寒吟。

掩帙都忘虑,焚香静拥衾。

晴明一登阁,暮色遍高岑。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自和

忽思湖上趣,水阔似南州。

地接过从易,人闲取次留。

絮轻递吹卷,蒲嫩匝堤幽。

落果知禽入,行莎觉履柔。

莲为游女曲,藤系野人舟。

晚笋长过筱,春秧绿满畴。

赏心曾卜昼,望岫最宜秋。

款款穿丛蝶,涓涓败堰流。

风埃无入座,笳鼓或惊鸥。

下客林泉性,时能梦寐游。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希深洛中冬夕道话有怀善慧大士因探得江字韵联句

彼有上人者,妙谈心所降。

达空知不二,观行本无双。

久阻飘花席,因思响雪窗。

社中虽得远,方外自非庞。

梦幻惭他劫,风尘厌此邦。

终期亲道树,何必忆重江。

形式: 排律 押[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