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和

忽思湖上趣,水阔似南州。

地接过从易,人闲取次留。

絮轻递吹卷,蒲嫩匝堤幽。

落果知禽入,行莎觉履柔。

莲为游女曲,藤系野人舟。

晚笋长过筱,春秧绿满畴。

赏心曾卜昼,望岫最宜秋。

款款穿丛蝶,涓涓败堰流。

风埃无入座,笳鼓或惊鸥。

下客林泉性,时能梦寐游。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翻译

忽然想起湖上的乐趣,水面宽广如同南方的州。
地势平坦易于行走,人们悠闲地在此逗留。
柳絮轻盈随风翻卷,嫩蒲围绕河堤显得幽静。
看到落下的果实知道有鸟儿飞来,走在莎草上感觉鞋子都柔软。
莲花盛开如少女的舞曲,藤蔓系着农人的小船。
傍晚的新竹长得比细竹还高,春天的稻田绿意盎然。
白天欣赏美景,秋天远眺山峦最为适宜。
蝴蝶缓缓穿行于花丛,溪流潺潺流过废弃的堤坝。
微风吹过,尘土不侵,号角声偶尔惊动水中的鸥鸟。
我这在城市的人,时常梦想着能在这山林泉石间畅游。

注释

忽思:忽然想起。
湖上:湖边。
水阔:水面宽阔。
似:像。
南州:南方的州。
接:连接。
过:走过。
从易:容易行走。
人闲:人们闲暇。
取次:随意。
留:停留。
絮轻:柳絮轻盈。
蒲嫩:嫩蒲。
幽:幽静。
落果:落下的果实。
禽入:鸟儿飞来。
行莎:走在莎草上。
履柔:感觉鞋子柔软。
莲为:莲花像。
游女曲:少女的舞曲。
藤系:藤蔓系着。
野人舟:农人的小船。
晚笋:傍晚的新竹。
过筱:长得比细竹还高。
春秧:春天的稻秧。
满畴:满田。
赏心:令人愉快的事。
卜昼:预测白天。
望岫:远眺山峦。
款款:缓缓。
穿丛:穿行花丛。
涓涓:潺潺。
败堰:废弃的堤坝。
风埃:微风尘土。
入座:侵入座位。
笳鼓:号角声。
惊鸥:惊动鸥鸟。
下客:在城市的人。
林泉性:向往自然的性格。
梦寐游:梦想着畅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湖上生活的回忆和向往,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恬静与雅致。首联“忽思湖上趣,水阔似南州”表达了诗人对湖景的忽然忆起,湖面宽阔如同南方的州郡,奠定了悠闲的基调。

颔联“地接过从易,人闲取次留”写出了湖边地形的开阔和人们在此的随意停留,透露出一种随性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诗句通过“絮轻”“蒲嫩”“落果”“晚笋”“春秧”等意象,细腻描绘了湖畔的季节变化和生机盎然的景象。

颈联“莲为游女曲,藤系野人舟”以莲花比喻游女的曼妙身姿,藤蔓则象征着湖上的野趣,野舟悠然,生活简朴而自在。尾联“晚笋长过筱,春秧绿满畴”进一步强调了田园风光,而“赏心曾卜昼,望岫最宜秋”则表达了诗人对不同季节的喜好,白天欣赏美景,秋天远眺山峦。

全诗以湖为中心,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象和个人感受,展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他作为“下客”(身份较低的人)对林泉生活的深深眷恋,结尾处“时能梦寐游”更是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这种理想生活的渴望。整体风格淡雅,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希深洛中冬夕道话有怀善慧大士因探得江字韵联句

彼有上人者,妙谈心所降。

达空知不二,观行本无双。

久阻飘花席,因思响雪窗。

社中虽得远,方外自非庞。

梦幻惭他劫,风尘厌此邦。

终期亲道树,何必忆重江。

形式: 排律 押[江]韵

张太素之邠幕

应幕向豳郊,晨装辞郏鄏。

长亭欲少留,飞鹄初成曲。

鲁酒上离颜,行尘生骥足。

悠悠关戍遥,黤黤烟云属。

塞邑多苦寒,国风遗旧俗。

寄音文宴馀,莫待霜条绿。

形式: 排律 押[沃]韵

拟陶体三首(其三)目释

我居元首间,分并日月光。

左右各照曜,盲一岂相妨。

尚恐有所翳,独见不能强。

嗟尔手与足,何为欲竞伤。

捉驰自有职,勿使心悲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依韵和王中丞忆许州西湖

拍岸千寻水,陪京第一州。

艳光落日改,明月与人留。

细浪差差蹙,深湾曲曲幽。

跳鳞无限乐,春蔓不胜柔。

晚下蛙为吹,闲来叶作舟。

乱禽喧后坞,急雨过西畴。

负笱渔郎去,将雏燕子秋。

跨桥寻岛入,疏窦出城流。

密树能藏马,晴沙自立鸥。

缘何探景备,平昔从公游。

形式: 排律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