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园中木

松柏储栋梁,枣栗充豆笾。

樗榆竟何益,历历蕃中园。

叶大苦蒙翳,材枉空挛蜷。

能令地脉耗,亦使阳和偏。

呼童砺斤斧,爨燎供炊烟。

去莠植嘉谷,斩茅秀兰荃。

栽培与倾覆,在理固宜然。

不材世所弃,剪伐何足怜。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伐园中木》,是明代诗人严嵩所作。通过这首诗,严嵩以园中树木为喻,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诗的前两句“松柏储栋梁,枣栗充豆笾”,以松柏比喻品德高尚之人,他们如同栋梁之材,对社会贡献巨大;而枣栗则象征着生活中的实用之物,它们虽不起眼,却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这两句诗对比鲜明,暗示了社会中不同角色的价值。

接着,“樗榆竟何益,历历蕃中园”两句,诗人将樗榆(无用之木)与松柏进行对比,指出樗榆在园中虽多,但并无实际用途,只是徒增负担。这暗含了对社会上一些无用之人或事物的批评。

“叶大苦蒙翳,材枉空挛蜷”描绘了樗榆的生长状态,其叶子茂盛却阻碍了阳光的照射,木材扭曲无用,形象地说明了樗榆的无价值。

“能令地脉耗,亦使阳和偏”进一步揭示了樗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它消耗地力,影响了阳气的均匀分布,破坏了生态平衡。

“呼童砺斤斧,爨燎供炊烟”表明了诗人决定清除这些无用之木,让园子恢复生机,体现了对社会资源合理利用的主张。

“去莠植嘉谷,斩茅秀兰荃”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去除杂草,种植有益的作物,让园中充满生机的愿望,象征着社会应当去除无用之物,培育有用之才。

最后,“栽培与倾覆,在理固宜然。不材世所弃,剪伐何足怜”总结了全诗的主旨,强调了社会应当根据事物的价值进行选择和处理,不应因一时的无用而忽视其长远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普遍存在的无用之物的批判态度。

整首诗语言简洁有力,寓意深刻,通过园中树木的比喻,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收录诗词(1105)

严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雨后南池

鸣雨夜不止,春波漫绿塘。

细浪摇孤屿,广岸映回墙。

乍宜添水槛,还能受野航。

蒲荷纷擢秀,槐柳俨成行。

虚疑泛瀛岛,深拟对濠梁。

临流兴不极,日暮歌沧浪。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夏日閒居

卜筑远阛市,虚堂近高林。

池塘新雨过,夏木绿以阴。

初日照前牖,咿嘤语鸣禽。

听之颇怡悦,足慰静者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对雨

暮霭起前壑,白雨映中林。

曲池通爽气,高馆足秋阴。

把帙引眠思,焚香清道心。

庭边有老树,萧瑟伴閒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秋夕閒居对雨

一雨洗炎嚣,高斋坐寂寥。

繁声傍竹近,寒色映空遥。

颇袭图书润,还沾枕席飘。

兴幽忘盥栉,巷僻谢招要。

兰晓光逾碧,荷秋叶互凋。

未须挥短箑,凉意晚萧萧。

形式: 排律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