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连环(其一)柳

露条烟叶。惹长亭旧恨,几番风月。爱细缕、先窣轻黄,渐拂水藏鸦,翠阴相接。纤软风流,眉黛浅、三眠初歇。奈年华又晚,萦绊游蜂,絮飞晴雪。

依依灞桥怨别。正千丝万绪,难禁愁绝。怅岁久、应长新条,念曾系花骢,屡停兰楫。弄影摇晴,恨闲损、春风时节。隔邮亭,故人望断,舞腰瘦怯。

形式: 词牌: 解连环

注释

窣:突然出现。
拂水藏鸦:形容柳的枝叶渐长。
三眠:《三辅故事》:汉苑有柳如人形,一日三眠三起。
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这里泛指送别之处。
花骢:骏马。
兰楫:这里泛指舟船。

鉴赏

这首宋词《解连环·其一》是高观国所作,以柳为主题,通过描绘露滴在柳叶上的景象,引发了对长亭离别的怀旧之情和时光流逝的感慨。"露条烟叶"形象地展示了清晨柳枝上晶莹的露珠与轻烟般的叶片,唤起人们对往昔风月的记忆。"爱细缕、先窣轻黄"描绘了柳条随风轻轻摇曳,逐渐隐没于水面,仿佛与乌鸦共藏于翠绿的树荫中。

接下来,词人将柳叶的柔美与人的感情联系起来,"纤软风流"形容柳叶的轻盈,"眉黛浅、三眠初歇"则借柳叶比喻女子的秀眉,暗示春梦初醒。然而,随着岁月流转,游蜂纷飞,春雪飘落,年华已晚,柳条也承受着游子离去后的寂寥。

"依依灞桥怨别"直接点出离别之愁,"千丝万绪"象征着复杂的情感。词人感叹柳条的新条不断生长,似乎在回忆曾经系马的花骢和停泊的兰舟,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弄影摇晴"描绘柳条在晴日下婆娑,却因无人欣赏而显得寂寞,"恨闲损、春风时节"表达了对美好时光被闲置的惋惜。

最后,词人通过"隔邮亭,故人望断,舞腰瘦怯"收束全篇,想象远方的故人站在邮亭,遥望柳条,因思念而身形消瘦,舞姿也变得无力,展现了深深的离别之痛。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细腻地刻画了柳的意象与人的感情交织,富有诗意。

收录诗词(108)

高观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生活于南宋中期,年代约与姜夔相近。与史达祖友善,常常相互唱和,词亦齐名,时称“高,史”。其成就虽不及史达祖,但也有值得重视之处。他善于创造名句警语,如“香心静,波心冷,琴心怨,客心惊”;“开遍西湖春意烂,算群花、正作江山梦”,都颇为后人传诵。从其作品中看不出有仕宦的痕迹,大约是一位以填词为业的吟社中人。为“南宋十杰”之一。有词集《竹屋痴语》

  • 字:宾王
  • 号:竹屋
  • 籍贯:山阴(今浙江绍兴)

相关古诗词

酹江月.灵岩吊古

万岩灵秀,拱崇台飞观,凭陵千尺。

清磬一声帘幕冷,无复宫娃消息。

响屟廊空,采香径古,尘土成遗迹。

石闲松老,断云空锁愁寂。

专宠谁比轻颦,楚腰吴艳,一笑无颜色。

风月荒凉罗绮梦,输与扁舟归客。

舞阕歌残,国倾人去,青草埋香骨。

五湖波淼,远空依旧涵碧。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踏莎行(其一)九日西山

水减堤痕,秋生屐齿。瘦筇唤起登高意。

翠烟微冷梦凄凉,黄花香晚人憔悴。

怀古风流,悲秋情味。紫萸劝入旗亭醉。

玉人相见说新愁,可怜又湿西风泪。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其二)

花染烟香,柳摇风翠。春工写出清明意。

翠湾还趁画船开,粉墙到处骄骢系。

歌唤红裙,酒招青旆。吟情又许春风醉。

何妨日日烂芳游,今宵先向西城睡。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醉落魄/一斛珠

钩帘翠湿。寒江上、雨晴风急。乱峰低处明残日。

雁字成行,写破暮天碧。故人天外长为客。

倚阑一望情何极。新来得个归消息。

去棹回舟,数过几千只。

形式: 词牌: 一斛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