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声

无端唧唧应秋吟,引起离人惜别心。

旅馆灯昏惊梦断,空庭月冷坐宵深。

一年旧恨留荒径,五夜新愁动远林。

轧轧缫车谁课织,伴他凄咽古桐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虫声》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诗人郑国藩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中虫鸣引发的离愁别绪与孤独感。

首联“无端唧唧应秋吟,引起离人惜别心”,开篇即以秋夜虫鸣为引子,点明季节与情感基调。虫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自然界的低语,触动了离人的思绪,勾起了对离别的深深怀念。

颔联“旅馆灯昏惊梦断,空庭月冷坐宵深”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与失落的情绪。旅馆中的灯光昏暗,暗示着旅人的孤寂和疲惫;梦被虫鸣声打断,意味着内心的渴望与现实的落差。空旷的庭院在冷月的照耀下更显凄凉,主人公独自坐着,直到深夜,这份静谧中蕴含着深深的寂寞与无助。

颈联“一年旧恨留荒径,五夜新愁动远林”将情感推向更深的层次。一年来的旧恨似乎在荒径上留下了痕迹,难以抹去;而新的忧愁则在远处的树林中悄悄滋生,预示着未来的不测。这一联不仅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累积,也暗示了未来可能面临的更多挑战与痛苦。

尾联“轧轧缫车谁课织,伴他凄咽古桐阴”以形象的场景收束全诗。缫车的转动声,伴随着凄凉的哭泣,与古桐树下的阴凉形成鲜明对比,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映射。这声音仿佛是诗人心中无法言说的哀伤,与外界环境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悲凉又哀婉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虫鸣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离人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诗人对孤独、离愁、时间流转与未来不确定性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和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歌中表现离愁别绪的佳作之一。

收录诗词(138)

郑国藩(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八五七—一九三七),清光绪年间拔贡。曾执教于汕头岭东同文学堂、潮州金山书院,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出任广东省立金山中学代理校长。有《似园文存》三册。诗,以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其学生杨世泽、蔡丹铭所辑《似园文存》中《似园老人佚存诗稿汇钞》为底本

  • 字:晓屏
  • 号:似园老人
  • 籍贯:潮州

相关古诗词

题清虚庵来月轩

夜吟唯觉月来迟,正忆先生独坐时。

离绪几多无著处,不堪清气入诗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昙山题诗

颓然见此山,一一皆天作。

信手铭岩墙,所愿君不凿。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药]韵

砧声

秋来处处捣轻罗,急节繁音信手挝。

窗隔绿纱知运杵,灯摇红豆想横波。

谁家月照离情苦,永夜风传别绪多。

却笑老怀容易感,苦吟无计逐诗魔。

形式: 七言律诗

方池

武夷之境多神仙,我亦驻此临风轩。

方池清夜堕碧玉,重帘白日垂洞门。

暗泉涌地紫波动,微雨在藻金鱼翻。

倚槛照影清见底,拄杖卓石寻无源。

洗头玉女去不返,遗此丈八芙蓉盘。

溪船明月泛九曲,出入紫微听潺湲。

便欲此地觅真隐,何必商山求绮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