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述(其十一)李文姬

文姬巾帼流,乃是女智囊。

三子返闾里,怵然暗悲伤。

鸢肩阚如虎,六尺危朝霜。

十年酒家佣,一朝归故乡。

姊弟相向哭,行道泪滂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性在历史中的独特角色与情感历程,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智慧与坚韧。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李文姬这一人物形象,以及她面对家庭变迁时的复杂心情。

“文姬巾帼流”,开篇即点出李文姬作为女性的非凡之处,她不仅是一位女性,更是一位智者,是历史长河中不可忽视的存在。“乃是女智囊”,进一步强调了她的智慧与策略,暗示她在历史事件中的关键作用。

“三子返闾里,怵然暗悲伤”,描述了李文姬面对三个儿子回归故里的场景,内心涌起的复杂情绪。这里的“怵然”表达了她内心的惊惧与不安,可能是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也可能是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不舍。

“鸢肩阚如虎,六尺危朝霜”,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李文姬的外貌特征与内在气质。鸢肩形容她肩膀宽厚有力,如猛禽般威猛;六尺危朝霜则暗示她虽年岁已高,但依然保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如同清晨的霜雪,虽短暂却坚韧。

“十年酒家佣,一朝归故乡”,揭示了李文姬曾经的艰难生活经历与最终得以返回家乡的转折。这段经历不仅展现了她的生存智慧,也体现了命运的起伏与变化。

“姊弟相向哭,行道泪滂滂”,最后以场景描写收尾,通过姊弟之间的哭泣与泪水,渲染了离别与重逢的复杂情感。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时代变迁、家族兴衰的一种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李文姬这一角色,反映了历史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与社会变迁,展现了女性在历史舞台上的独特风采与深刻内涵。

收录诗词(173)

魏学洢(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 字:子敬
  • 籍贯: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
  • 生卒年:约1596——约1625

相关古诗词

读史述(其十二)阮籍

当年竹林中,步兵尽高妙。

登山赋英雄,恸哭兼长啸。

却令两竖子,代我解人诮。

此中深意存,醒人那能料。

吾有数斗酒,垒块可堪浇。

形式: 古风

读史述(其十三)田畴

夜读刘虞传,胸坎生不平。

无终有一士,烈烈千人英。

栾布不足数,申胥难与京。

吾将夙严装,万里从之行。

谁为同心人,千载陶渊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读史述(其十四)庞德公

庞翁襄阳人,不识襄阳县。

躬耕有馀暇,支颐玩时变。

鹿门漾春风,吹落桃花片。

区区一角天,儿辈已足办。

形式: 古风

读史述(其十五)周瑜

公瑾起江东,翩翩美年少。

瞒兵百万来,风流剧谈笑。

一箭火鸦发,糜烂连天徼。

黑焰走江陵,飞光落刀鞘。

奔涛沸鼙鼓,鲛舞鲸鱼跳。

赋诗横槊人,惊魂腥孤峤。

潮转紫旗回,江青发红照。

形式: 古风 押[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