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得之游福源观

维南国禋祀,崇丘五云鲜。

路转楼居出,林深步虚传。

辎軿上真侣,鬟髻太古仙。

绿章下秘祝,宝此一掬泉。

至今争晨门,奁香走填然。

帝子留绣盖,宫嫱掷金钱。

吾宗初意行,跂马税芝田。

醒心影娥池,了了壶中天。

呼儿话西游,乃未得汝年。

先生笔扛鼎,小友语更妍。

斯文到真处,栀蜡漫贾鞭。

赓酬就俄顷,惊绝图书渊。

觅句念宗武,爱奇容子迁。

游山本庭户,可但巢其巅。

眼中摛文地,坐待步武连。

幽寻赋异日,端为续胶弦。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古代道教文化图景,展现了王安中对福源观的游历体验和深刻感悟。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首句“维南国禋祀,崇丘五云鲜”开篇即点明地点和氛围,南国祭祀的庄严与崇丘之上五彩祥云的映衬,营造出一种神圣而神秘的气氛。接着,“路转楼居出,林深步虚传”描绘了道路蜿蜒,楼阁隐现,林木深处传来道家修炼的声音,进一步渲染了道观的静谧与超凡脱俗。

“辎軿上真侣,鬟髻太古仙”通过描绘乘坐华丽车辆的真仙伴侣,以及她们的发髻如同古代仙人的装扮,展现了道家追求长生不老、超脱尘世的理想。接下来,“绿章下秘祝,宝此一掬泉”则通过绿章(道教文书)的神秘仪式和珍贵的泉水,暗示了道家修行中的法术与灵性元素。

“至今争晨门,奁香走填然”描述了人们清晨聚集在道观门前,焚香祈愿的热闹场景,体现了道教文化在民间的广泛影响和深厚根基。随后,“帝子留绣盖,宫嫱掷金钱”以神话传说中的帝子与宫女形象,象征了人们对道教仙境的向往与追求。

“吾宗初意行,跂马税芝田”表达了诗人自己或其家族成员初次踏入道观时的虔诚与期待,以及对道家养生之道的实践。接下来,“醒心影娥池,了了壶中天”通过描绘清澈的池水和道家哲学中的“壶中天地”,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宇宙的广阔。

“呼儿话西游,乃未得汝年”可能是指诗人与家人或弟子谈论西游记的故事,表达了对古代神话和道家文化的兴趣与传承。最后,“先生笔扛鼎,小友语更妍”赞扬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和对道家文化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提到了年轻朋友的参与,体现了知识与智慧的传递。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福源观的自然美景和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蕴含了对生命、宇宙、道德和艺术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理想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收录诗词(295)

王安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望法华山怀慈上人

我无适俗姿,发兴在林嶂。

前身一义堕,好山输百丈。

永怀住山人,败毳裹龙象。

频驱尘外轸,径抵云雨上。

道人初怪问,斗绝何从访。

师居不难寻,天壁愕异状。

风烟自萧散,草木更森长。

道人聊复尔,仁者作是想。

重来傍岑翳,眼净人亦王。

虎溪虽不过,鹫岭聊得望。

遥知师冁然,跛跛又安往。

形式: 古风

过安平小集

王鲔未荐春,永叹念河曲。

游子怀故乡,书剑就装束。

横流一苇航,归日三秋促。

属骖饶阳道,解鞅获馆谷。

鸣乌尾毕逋,喜信乱城角。

邑中二三子,彼美温如玉。

行李往来者,东道礼尤笃。

一尊相劳苦,桃瓜间红绿。

深严布金地,良可避蒸溽。

呼龙劝客留,雨声裂华屋。

诸公气吐虹,不鄙余录录。

号呶叫博卢,露跣围弈局。

漫郎本何者,蒿蓬倚松竹。

更不效天随,凄其茹杞菊。

形式: 古风

贻梁东卿激

结发抱奇趣,被褐深自珍。

空肠贮明月,坐友千载人。

长饥为驱出,宦游古河滨。

侵寻簿领书,陆海纵埃尘。

深迷谁复见,无闷日湮沦。

使车重皇眷,宾从实要津。

平生相与昧,数面辄成亲。

如何冰霜别,邂逅梅柳春。

我来闭空馆,公归柅轻轮。

咫尺不得语,寤叹良苦辛。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送曹文叔

读书无见功,要足补吾拙。

时从千载上,坐友万人杰。

心源贮古月,表里湛空澈。

政缘老懒故,早觉追随苶。

推迁怀短檄,甚愧固穷节。

安阳耆旧衰,风采漫笔舌。

翩翩阿瞒孙,乃出诸椽列。

爽气不可招,敌榜近缧绁。

只今官罢休,道学归澡雪。

加飧一言足,人事会有别。

形式: 古风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