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晴野步(其一)

青帝方成万物春,如何淫雨害芳晨。

乞求共指云间日,悔恨轻嫌陌上尘。

消尽风威犹料峭,放开山色已嶙峋。

燕游莫道王孙乐,亦有羲皇更上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新晴之下的田野散步所见所感。首句“青帝方成万物春”点明了季节转换,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然而,“如何淫雨害芳晨”一句转折,表达了对连绵阴雨破坏美好春晨的不满与惋惜。接下来,“乞求共指云间日,悔恨轻嫌陌上尘”两句,诗人以祈求阳光驱散乌云,同时反思自己过去对尘世琐事的轻视,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渴望和对内心纯净的追求。

“消尽风威犹料峭,放开山色已嶙峋”描绘了风虽渐止,但仍带有一丝寒意;山色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显得峻峭而壮观。最后,“燕游莫道王孙乐,亦有羲皇更上人”则以燕子的自由自在与王孙贵族的享乐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暗含了对古代圣贤生活的推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收录诗词(70)

程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学者称明道先生。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 字:伯淳
  • 籍贯:洛阳(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32-1085

相关古诗词

新晴野步(其二)

阴曀消除六幕宽,嬉游何事我心闲。

鸟声人意融和候,草色花芳杳蔼间。

水底断霞光出岸,云头斜日影衔山。

缘情若论诗家兴,却恐骚人合厚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西湖

潩水桥边鸭子陂,楼台只在郡城西。

烟波乍见心先快,岛屿将寻路欲迷。

尽日无风横舴艋,有时经雨饮虹霓。

如何咫尺尘埃地,能使游人意不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环翠亭

城居不见万山重,因起高亭破远空。

虚旷直疑天宇外,周旋如在画屏中。

凝岚散蔼层层出,削玉排青面面同。

暂得登临已忘去,四时佳致属贤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中秋月

云静好风吹,清光溢四垂。

金行方盛日,阴魄正中时。

彷佛窥瑶阙,分明露桂枝。

遴英同醉赏,谁复叹官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