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崔象之示诗稿

古乐治情性,故使风俗完。

郑卫入人耳,雅正声日殚。

教化走薄恶,靡靡如转丸。

全音不可见,来往寂寞间。

我疑至和意,独落诗人肝。

或以鸣道德,或以伤忧患。

存者三百篇,兴寄青与丹。

至今如清风,留在乔木端。

敦厚久衰落,坐见王泽乾。

后世其得者,或谒道之门。

失者抱大羹,竞下咸与酸。

最晚李杜出,遂将风雅坛。

内以康心脾,睥睨万物根。

予早酷爱慕,强把屈瓠钻。

当食对藜藿,诵之若熊蹯。

崔子我同好,韵宇嗟璞浑。

其诗长于适,意趣犹捭豚。

巨轴逾百篇,抵我轻玙璠。

得之忘睡眠,夜拭瞳膜昏。

若游金貂市,时见太古冠。

淡泊路久茀,共约锄榛菅。

当结明月期,与君酌醇源。

形式: 古风

翻译

古来的音乐能陶冶情操,使社会风俗得以完善。
郑卫之音虽悦耳,但高雅正统的音乐日渐减少。
教化之力薄弱,靡靡之音如同滚圆的弹丸般快速流传。
和谐之声难以察觉,只在寂静中悄然流转。
我怀疑这种和谐的意境,只被诗人深深理解和珍藏。
诗歌有的用来宣扬道德,有的反映忧患。
现存的三百多篇诗作,寄托着深沉的情感和鲜明的色彩。
它们至今如清风,高洁地留在古老的树梢。
淳朴的美德逐渐衰退,目睹王权的干涸。
后世有幸得到的人,或许会在道学之门寻求。
失去纯真的,只能品味酸甜苦辣的复杂人生。
李白杜甫的出现,重新振兴了风雅诗坛。
他们的诗能舒缓心情,洞察万物本质。
我早年酷爱,像钻研葫芦一样深入研究。
即使生活简陋,诵读时也如享用熊掌般满足。
崔子与我志趣相投,他的诗质朴浑然天成。
他的诗擅长适中,意蕴深远,如同剖开的豚肉。
他有上百篇巨作,却比不上我心中的宝玉。
得到这些诗,我甚至忘记睡眠,夜晚眼睛都因阅读而模糊。
仿佛在金貂市场漫步,不时遇见古代的华冠。
淡泊之路长久荒芜,我们约定一起除草砍柴。
让我们相约在明月之夜,共享醇厚的美酒源泉。

注释

治:陶冶。
风俗:社会风气。
郑卫:古代音乐风格。
雅正:高雅正统。
敦厚:淳朴。
王泽:帝王恩泽。
李杜:李白、杜甫。
藜藿:粗劣食物。
崔子:诗人名。
适:适宜、适度。
玙璠:美玉。
瞳膜:眼睑。
太古冠:古代的华贵头饰。
茀:杂草。
锄榛菅:砍柴除草。
醇源:醇厚的美酒。

鉴赏

这首宋诗《谢崔象之示诗稿》是黄庶所作,他以古乐为引,探讨了诗歌在社会教化中的作用。他认为,古代音乐能陶冶情操,使风俗淳正,但随着时代变迁,雅正之声逐渐减少,教化趋于浅薄。诗人感慨,尽管现存的三百篇诗篇仍有深意,如清风般高洁,但道德风气的淳厚已渐行渐远。

黄庶自述对诗歌的热爱,即使生活简朴,也以诗为伴,视崔象之的诗稿为珍宝,甚至忘却睡眠。他赞赏崔象之的诗作擅长于适意,意趣独特,虽篇幅众多,却超越了他自己的作品。他们相约在淡泊中共同追求诗歌的真谛,期待在明月之夜共享佳酿。

整首诗以诗论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时代风气的忧虑。

收录诗词(168)

黄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黄湜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历佐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后摄知康州。工诗。有《伐檀集》

  • 字:亚父
  • 籍贯:宋洪州分宁

相关古诗词

赋古碑

古寺得断碣,偃卧败壁阴。

莓苔入破字,欲读不易寻。

姓字驳难辨,展转风雨侵。

尘穴夏蛙宿,草盛秋虫吟。

田夫煅可砺,老妇寒可砧。

伊非浮图家,岁月徒骎骎。

予闻岐阳鼓,篆法抵万金。

存者十止九,太息涕泗霪。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赋古佛

树老枝半死,碑断壁底眠。

古屋颜色改,有佛独岿然。

苍首上雨足,坏臂蔓草缠。

野老每再拜,往往报丰年。

孔祠照四方,制度丹雘妍。

朝夕过其下,孰肯为恭虔。

土木兹仅分,吾民信益坚。

佛法入人心,谁与斸其根。

苍苍不可问,用意或者偏。

木蠹罪岂大,付与啄木权。

胡不啄佛徒,使蠹民之天。

形式: 古风

辇下会里人子蒙饮

秋风吹客衣,归思入梦寐。

相逢在千里,一饮胜百醉。

果脯随分列,不减到家味。

平生金石心,颠倒独莫弃。

何时不搔首,共话医国计。

恨未得杞梓,欲把斤斧试。

尘埃鞋履穿,各走车马地。

唯兹栖栖怀,酒碗可以慰。

形式: 古风

嵩山

峨峨镇中夏,峻极万寻隮。

突兀磨天顶,窈窕入地脐。

中林兴夏雹,半壑卧秋霓。

泉恐连清汉,峰疑拥碧圭。

云高四夷见,雨到八方齐。

渤澥看如带,青冥上是梯。

醉堪扪日月,吟可摘娄奎。

翠盖何时动,金为玉检泥。

形式: 排律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