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溪怀古

吴国江山亦壮哉,一朝谁信越兵来。

旌旗尚动春波影,歌舞翻成子夜哀。

往事悠悠馀败垒,伤心脉脉一登台。

姑苏麋鹿何须恨,闻道阿房也劫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越来溪怀古》由明代诗人王鏊所作,通过对吴国江山的描绘与历史的回顾,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慨与对过往繁华的追忆。

首联“吴国江山亦壮哉,一朝谁信越兵来”,开篇即以豪迈之气概,描绘了吴国昔日的壮丽江山,却在一夜之间被越军攻破,突显出历史变迁的不可预测性和战争的残酷。

颔联“旌旗尚动春波影,歌舞翻成子夜哀”,通过对比手法,将昔日吴国的繁荣景象与今日的衰败景象形成鲜明对照。昔日的旗帜在春水的倒影中摇曳,而如今的歌舞却化为了夜晚的哀歌,形象地表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

颈联“往事悠悠馀败垒,伤心脉脉一登台”,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历史的回忆与个人的情感融为一体。昔日的辉煌已成过眼云烟,仅剩残垣断壁作为见证,每一次登高望远,都让人心生伤感。

尾联“姑苏麋鹿何须恨,闻道阿房也劫灰”,以姑苏(苏州)和阿房宫为例,指出无论多么繁华的宫殿最终都难逃毁灭的命运,表达了对历史兴衰无常的深刻洞察,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的反思。

整体而言,《越来溪怀古》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领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宿卢氏芝秀堂留别师邵师陈二首(其一)

越来溪上思悠悠,斜日门前一繫舟。

水若有情随我去,山虽无语为君留。

梅花红褪墙头雪,麦叶青回垄上秋。

一曲沧浪人去远,平湖万顷接天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宿卢氏芝秀堂留别师邵师陈二首(其二)

清溪一曲浸山根,溪上人家两两分。

久要正逢徐孺子,同声兼枉沈休文。

兴非剡上嗟空返,谈比庐山得未闻。

醉卧不知乘夜发,画船摇破一川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过黄墅沈氏阻风望洞庭甚近而不能至

茅堂宛在碧山腰,山下行人不受招。

梁作虹蜺应可渡,水如衣带却成遥。

清风入夜生蘋末,细雨扶春上柳条。

不是休文能醉我,平生磊块仗谁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荆溪杂兴六首(其一)惠山至永定

解䌫惠山下,问道荆溪程。

荆溪百里遥,兰桨荡空明。

沿湖好青山,宛转送我行。

惠山甫见辞,阳山复来迎。

东西夹画船,依依亦多情。

忽然互回合,隐若百雉城。

西南豁中断,太湖渺然平。

范蠡辞越相,此口云所经。

怀贤不可见,临流濯长缨。

画船箫鼓荡春晴,一路青山送我行。

分付舟人行莫急,看山犹自未分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