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须捷足随途骥,那有间情逐野鸥。
笑指芦沟桥畔路,有人从此到瀛洲。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李鸿章的《入都(其一)》,以豪迈的笔调描绘了一位志士的形象。首句“丈夫只手把吴钩”,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主人公手持宝剑的英姿,显示出他的刚毅与决心。“意气高于百尺楼”进一步强调了他的豪情壮志,仿佛他的精神气概超越了寻常楼宇的高度。
接下来两句“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诗人借历史和远方的封侯梦想,表达了对功名事业的追求,以及对自己历史地位的期许。他渴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痕迹,成就一番伟业。
“定须捷足随途骥”,意味着他决心要像追逐猎物的快马一样,迅速抓住机会,紧跟时代的步伐。“那有间情逐野鸥”,则暗示他不愿像闲适的海鸥那样随波逐流,而是要有坚定的目标和行动。
最后,“笑指芦沟桥畔路,有人从此到瀛洲”,以芦沟桥为背景,寓意着出征或进京的道路,诗人自信满满地表示,有人将沿着这条路走向成功,甚至到达象征边疆的瀛洲。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的雄心壮志和坚定信念,同时也寓含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不详
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
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
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
藉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
桑乾河上白云横,惟祝双亲旅舍平。
回首昔曾勤课读,负心今尚未成名。
六年宦海持清节,千里家书促远行。
直待春明花放日,人间乌鸟慰私情。
一入都门已到家,征人北上日西斜。
槐厅谬附明经选,桂苑犹虚及第花。
世路恩仇收短剑,人情冷暖验笼纱。
傥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黄河泰岱势连天,俯瞰中州一点烟。
此地尽能开眼界,远行半为好山川。
陆机入洛才名振,苏辙来游壮志坚。
多谢咿唔穷巷士,残年兀坐守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