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衣篇

虫唧唧,催刀尺。念游子,泪沾臆。

冬成衣,寄北平,北平风高妾心惊。

念我夫子久作客,日日计归程。

再拜告丈人,为我寄衣到塞北。

岁岁寄衣,不见夫归。不见夫归心恻恻。

一在南,一在北,使妾长相忆。

丈人将衣去,归客将书来。读未数行,举家悲哀。

夫子有遗言,言寄妻若子。

远客二十年,财亡身又兀。

我病尔不知时,我死尔不知日。

尔饥尔寒谁视尔,与尔永诀凭片纸。

萋若子,顿足号且呼,不见故夫,但见手书。

持书于邑,肝肠断绝。

尔病我不知时,尔死我不知日。

使我夫妻父子,不得永诀。妻哭夫兮,子哭父。

母哭儿孤,儿哭母苦。

三千里外雪霏霏,谁收尔骨归黄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张作楠的《寄衣篇》描绘了一位女子对远方游子的深深思念和担忧之情。诗中通过虫鸣声引发对缝制衣物的情景,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牵挂,她担心北平的严寒会让他受苦。女子恳求丈人帮忙寄衣至塞北,然而年复一年,丈夫却未能归来,她的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期待。

诗中反复强调南北相隔的遥远,以及由此带来的无法相见的痛苦,"一在南,一在北,使妾长相忆",表现出夫妻之间深深的思念。当丈人带着衣物离去,女子收到的只是丈夫的书信,读到其中的遗言,她感到无比哀伤,因为丈夫在外漂泊多年,生活困苦,甚至预感到了生离死别。

最后,全家人沉浸在悲伤之中,子女们哭喊着失去父亲或母亲,而千里之外的雪景更增添了凄凉。整首诗情感深沉,展现了家庭的离散之痛和生死别离的无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收录诗词(1)

张作楠(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丽江视事见年岁丰稔汉夷安恬喜赋见志(其一)

鼓角声随弦诵音,西陲武备气严森。

经生岂识筹边策,壮士频怀报国心。

慷慨有情思倚剑,升平无事欲弹琴。

须知镇静方为福,忠信常书座右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丽江视事见年岁丰稔汉夷安恬喜赋见志(其二)

土诏侏■未易知,欣看苍赤气恬熙。

年丰比户皆篘酒,俗朴沿街尽贸丝。

麦饼乳茶留客坐,芦笙铜鼓赛神祠。

笑余忝作蛮夷长,无诈无虞两不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江口遇顺风即景

开窗一镜漾晴辉,十里烟光接翠微。

有树阴边人小立,无风波处鹭徐飞。

分明碧港为家好,多少红尘作计非。

为我致声南去雁,穿云欲与尔偕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北上就道后寄别郑于阳先生

一片华楼月,今宵何处看。

遥知沧海客,高卧碧云端。

酒薄难成醉,衾孤乍觉寒。

不如早归去,从乞钓鳌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