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湖和教授兄韵

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

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沈。

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面对废墟古墓感到哀伤,对祖先的敬仰永存心中。
点滴积累能汇成大海,小小的石头也能堆成高山。
简单的道理和持久的努力终将成就大事,琐碎无常的事业却难以长久。
要想攀登高峰,首先要明辨古今,分辨真假。

注释

墟墓:废墟古墓。
哀宗庙:对祖先的哀思与敬仰。
斯人:此人,指有高尚品德的人。
千古:千秋万代。
不磨心:永恒不变的心。
涓流:点滴之水。
沧溟水:大海。
拳石:小石头。
泰华岑:泰山、华山一类的高山。
易简工夫:简单的道理和方法。
终久大:最终会取得伟大的成就。
支离事业:琐碎无常的事业。
浮沈:沉浮不定。
自下升高处:从低处向高处攀登。
真伪:真假。
辨古今:辨别古今的智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九渊的《鹅湖和教授兄韵》,主要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句“墟墓兴哀宗庙钦”描绘了对古代贤人的哀思,以及对宗庙祭祀的尊崇,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次句“斯人千古不磨心”赞美了这些人物坚韧不屈的精神品质。

第三、四句“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运用比喻,说明积累的力量巨大,即使是微小的事物也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小小拳石堆砌成高山。

第五、六句“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沈”进一步阐述了简单而持久的努力比繁琐短暂的行为更为重要,暗示了人生的真谛在于持之以恒和质朴无华。

最后两句“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告诫人们,要认识真理,必须从基础做起,同时分辨历史的真实与虚伪,体现了诗人对学术研究和道德修养的深刻见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含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对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考,以及对学术追求的严谨态度。

收录诗词(29)

陆九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调靖安主簿,历国子正。绍熙二年(1191年),知荆门军,创修军城,稳固边防,甚有政绩。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追谥文安。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道,六经皆我注脚”。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 生卒年:1172年

相关古诗词

少时作

从来胆大胸膈宽,虎豹亿万虬龙千,从头收拾一口吞。

有时此辈未妥帖,哮吼大嚼无毫全。

朝饮渤澥水,暮宿昆崙巅。

连山以为琴,长河为之弦。

万古不传音,吾当为君宣。

形式: 古风

玉芝歌

灵华兮英英,芝质兮兰形。

琼葩兮瑶实,冰叶兮雪茎。

石室兮宛宛,苔茵兮菁菁。

阴长松之偃蹇,带飞瀑之琮琤。

实青端而黄表,眇中藏而不矜。

匪自昭其明德,羌无愧兮畴能。

形式: 古风

访余昌言不遇留题

蹇驴清晓破平芜,来访故人村外居。

门掩却寻山背路,堂虚惟阅案头书。

不知车马从何往,借问僮奴归得无。

留待西风日停午,只听松竹响萧疏。

形式: 七言律诗

应天山

我家应天山,山高数万丈。

上开园池美,林壑千万状。

山西有龙虎,烟霞耿相望。

寒清漾微波,暖翠团层嶂。

天光入行舟,野色随支杖。

吾党二三子,幽赏穷清旷。

引兴谷云边,题名岩石上。

碧桃吹晓笙,白鹤惊春涨。

一笑咏而归,千载应可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