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同落第者东归

东门有行客,落日满前山。

圣代谁知者,沧洲今独还。

片云归海暮,流水背城闲。

余亦依嵩颍,松花深闭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东门外有位行色匆匆的旅人,夕阳洒满了他前方的山峦。
在这个圣明的时代,又有谁知道呢,如今只有我独自回到水边的居所。
傍晚时分,一片孤云归向大海,流水闲适地远离城市。
我也打算隐居在嵩山和颖水之间,沉浸在松花飘香的深山之中,紧闭门户。

注释

东门:城门。
行客:行旅之人。
落日:夕阳。
满:充满。
前山:前方的山。
圣代:圣明的时代。
谁知者:谁知道。
沧洲:水边的居所,隐居之地。
独还:独自归来。
片云:一片孤云。
归海:归向大海。
暮:傍晚。
背城:远离城市。
依:依靠,依附。
嵩颍:嵩山和颖水。
松花:松树的花朵。
深闭关:深深隐居,紧闭门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别离的景象。开篇“东门有行客,落日满前山”两句,设置了送别的情境,东门即将离开的人,夕阳映照在前方的山上,营造出一种离愁别绪的氛围。

接下来的“圣代谁知者,沧洲今独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或贤者的怀念之情。这里的“圣代”指的是理想中的美好时代,“沧洲”则是古人常用以寄托壮志和孤独的情感之地。诗人通过这两句,抒发了自己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以及面对现实孤独归来的感慨。

“片云归海暮,流水背城闲”则是描写自然景物,以此烘托出行客心中的凄凉与寂寞。夕阳西下,天边只剩一片云彩缓缓归向大海,而河流也在城市的背后潺潺流过,显得分外宁静而又孤单。

末了,“余亦依嵩颍,松花深闭关”表明诗人自己也将像落第者一样,选择隐居山林之中。嵩颍即嵩山与颍河之间的地区,这里是古代隐逸之士常居之地;“松花”则象征着诗人的清高节操和淡泊名利,而“深闭关”则是在表达一种彻底断绝尘世纷扰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过去美好的追怀,以及面对现实的孤独感受,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自己隐逸山林之志。

收录诗词(168)

李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 字:君虞
  • 生卒年:约750—约830

相关古诗词

送客归振武

骏马事轻车,军行万里沙。

胡山通嗢落,汉节绕浑邪。

桂满天西月,芦吹塞北笳。

别离俱报主,路极不为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送柳判官赴振武

边庭汉仪重,旌甲似云中。

虏地山川壮,单于鼓角雄。

关寒塞榆落,月白胡天风。

君逐嫖姚将,麒麟有战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送贾校书东归寄振上人

北风吹雁数声悲,况指前林是别时。

秋草不堪频送远,白云何处更相期。

山随匹马行看暮,路入寒城独去迟。

为向东州故人道,江淹已拟惠休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常曾侍御使西蕃寄题西川

凉王宫殿尽,芜没陇云西。

今日闻君使,雄心逐鼓鼙。

行当收汉垒,直可取蒲泥。

旧国无由到,烦君下马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