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一)青城哀

击剑饮君酒,听我唱青城。

戴楼门外东望,废垒暮云平。

一片降幡相继,惯送王孙去国,芳草太无情。

千载铜仙泪,呜咽汴河声。到今日,握金镜,几朝更?

故都乔木空在,轵道老农耕。

挟弹儿童亦杳,岂独捕螳黄雀,无复树间鸣。

倚伏有天道,何事日兵争?

形式: 押[庚]韵

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其一》是清朝末年近现代初年的诗人林朝崧所作,以哀歌的形式描绘了历史变迁与世事沧桑。开篇“击剑饮君酒,听我唱青城”,通过饮酒赋诗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青城山的怀念。接着,“戴楼门外东望,废垒暮云平”,描绘了诗人站在楼门外远眺,昔日的军事堡垒已成废墟,暮色中的云彩显得格外宁静。

“一片降幡相继,惯送王孙去国,芳草太无情”一句,借降旗和芳草寓言历史的更迭与人事的离散,感叹时光无情,连芳草也不再如昔。接下来,“千载铜仙泪,呜咽汴河声”,铜仙像仿佛含泪诉说历史的哀痛,汴河的流水声也似乎带着悲泣,勾起了对往昔王朝的沉思。

“到今日,握金镜,几朝更?”诗人感慨时间流转,金镜照见了无数朝代的兴衰更替。然后,“故都乔木空在,轵道老农耕”,乔木依旧,而故都已非,轵道边的老农象征着世事的平凡与变迁。“挟弹儿童亦杳”,昔日的孩童弹弓游戏已不再,暗示了时代的消逝。“岂独捕螳黄雀,无复树间鸣”,不仅是儿童游戏的消失,更是对社会安宁的怀念。

最后,“倚伏有天道,何事日兵争?”诗人深感世间万物皆有其规律,战争为何屡屡发生,这是对人间纷扰的质问,也是对天道无常的感慨。整首词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林朝崧对历史变迁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870)

林朝崧(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武功之家,其父亲林利卿、族伯林文察、族兄林朝栋均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颇有战功的将领。作为栎社的发起人和首任理事,在台湾地方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全台诗界泰斗”

  • 字:俊堂
  • 号:痴仙
  • 籍贯:台湾彰化县雾峰乡
  • 生卒年:1875-1915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二)青城哀

花月大梁道,自古帝王都。

青城当日初筑,绣错与茵铺。

岂料铜驼荆棘,两作天家狴犴,新故鬼相呼。

出尔反乎尔,报应理非诬。千载后,歌麦秀,吊遗墟。

不知衔璧何处?瓦砾满平芜。

富贵总成春梦,一例天荒地变,仁暴感人殊。

重读靖康史,使我泪沾裾。

形式:

蝶恋花(其一)「感春」次任公韵

罗带频宽腰似削,伤别伤春,自掩红泥阁。

尽日玉钩垂绣幕,一庭丝雨添萧索。

渐近黄昏风更恶,狼籍残红,命比佳人薄。

空与东君留后约,已无心管花开落。

形式:

蝶恋花(其二)「感春」次任公韵

咫尺红墙银漠远,旧日枝头,误了游蜂恋。

梦隔梨花云一片,沧溟总比春愁浅。

十二湘帘垂又捲,倚竹竛竮,翠袖无人见。

除却思君心不变,近来已觉梳妆倦。

形式:

蝶恋花(其三)「感春」次任公韵

吟到白头情最苦,肯抱琵琶,再嫁浔阳贾。

日落春潮归别浦,断云脉脉含残雨。

寂寞欲留春作主,绿暗西园,一梦成今古。

恼杀流莺声不住,东风满眼飘轻絮。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