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郎见贻佳什愈见高怀因次来章辄歌盛美(其二)

一簇林亭景象幽,葛巾芒屦恣优游。

未饶荣启歌三乐,不学张衡咏四愁。

二品位高犹是忝,九天恩重若为酬。

儒生所得谁如我,岂复咨嗟雪满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一片幽静的林亭景色,身着葛巾草鞋随意漫步。
并未像荣启那样歌唱人生的三乐,也不学张衡抒发心中的四愁。
虽然品级不高仍觉惭愧,承受上天厚爱该如何报答。
作为一个儒生,我的收获有谁能比得过?再无叹息,只愿岁月静好,白头无忧。

注释

林亭:园林小亭。
葛巾:古代文人常戴的头巾。
芒屦:草鞋。
恣优游:自由自在地游玩。
荣启:历史上的人物,可能指能歌善舞之人。
三乐:人生的三种快乐,具体未详。
张衡:东汉科学家,此处可能指其忧国忧民的情感。
四愁:张衡《四愁诗》中的情感表达。
忝:谦辞,表示自己不够资格。
九天:指天宫,象征皇恩浩荡。
酬:回报。
儒生:古代受过儒家教育的知识分子。
咨嗟:叹息。
雪满头:比喻年老或遭遇挫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意境。"一簇林亭景象幽,葛巾芒屦恣优游"中的“一簇”指的是树木丛生的地方,“林亭”则是林中的小屋,这两词勾勒出一个静谧而幽深的自然环境。"未饶荣启歌三乐,不学张衡咏四愁"表达了诗人对名士生活的不屑一顾,以及对古代哲学家张衡的超然态度,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二品位高犹是忝,九天恩重若为酬"中,“二品”指的是官职的等级,诗人自诩其地位虽高却不以此为荣,而“九天恩重若为酬”则表达了对皇恩的感激之情。最后一句"儒生所得谁如我,岂复咨嗟雪满头"中,“儒生”指的是读书人,即士大夫阶层,诗人自信其所得难以与他人相比,而“岂复咨嗟雪满头”则是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对个人境遇的抒情,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不以物喜的高洁情操。

收录诗词(91)

李昉(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

  • 字:明远
  • 籍贯: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
  • 生卒年:925年-996年2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侍郎见贻佳什愈见高怀因次来章辄歌盛美(其一)

望高官重两难俦,遇兴裁诗许唱酬。

鸾凤羽翰归碧落,神仙行止在丹丘。

空庭引鹤闲临水,远树惊蝉又报秋。

唯说近来都不饮,梦魂无复醉乡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