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民在雨后急于耕田的勤劳场景。诗人通过“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农民在连续降雨后的紧迫感和辛勤工作的情形。雨水使得田地湿润而且充满了水分,故称“雨足”,而田野因之变得白花花的。农人不顾夜深,只穿着蓑衣(一种用草或苇制成的雨具)在半夜时分开始耕作,显示出他们对时间的珍惜和对土地的热爱。
接下来的“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则透露出农民与役畜共同努力到极限,而天色尚未破晓的艰辛情景。诗中“人牛力俱尽”表达了在耕作过程中的倾注和疲惫,强调了劳动的艰难;而“东方殊未明”则烘托出夜色未退,天边仍未露出曙光的静谧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农民夜耕情景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了农业生产的紧迫性和艰辛,以及农人对于土地、自然和生计的深刻依赖。同时,这种紧张而又充满希望的情绪,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中蕴含的生命力与活力。
不详
唐代诗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另有《东浮集》9卷,当为入闽后所作。与司空图、方干为诗友。《全唐诗》录存其诗近八十首
百二山河壮帝畿,关门何事更开迟。
应从漏却田文后,每度闻鸡不免疑。
故里琴樽侣,相逢近腊梅。
江村买一醉,破泪却成咍。
日暮片帆落,江村如有情。
独对沙上月,满船人睡声。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