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七坐道场三奉诏。空花水月何时了。

小玉声中曾悟道。真堪笑。从来漫得儿孙好。

辩涌海潮声浩浩。明如皓月当空照。

飞锡西归云杳渺。巴猿啸。大家唱起还乡调。

形式: 词牌: 渔家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无际道人的《渔家傲》。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描述渔家生活的场景,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由的心境。

"七坐道场三奉诏"一句,描绘了一个修行者在道场中沉浸于禅定之中的情景,通过"七坐"和"三奉诏"来强调其修为的专注与敬虔。

"空花水月何时了"则是对世间幻象的感慨,诗人可能在表达一种对现实世界的无常与虚幻的体认。

"小玉声中曾悟道"一句,通过"小玉"(可能指的是古琴或其他乐器)和其声音,传递了诗人曾经有过的某种顿悟或灵感。

紧接着的"真堪笑"表达了一种对世俗生活的超然与轻视。

"从来漫得儿孙好"则是对家庭生活、子孙满堂的一种看淡,体现了诗人对于世间纷扰的态度。

"辩涌海潮声浩浩"描绘了一幅波涛汹涌的大海景象,通过声音的强烈来传达自然力的壮观。

"明如皓月当空照"则是对月亮的描写,通过"皓月"和其照亮天地,表达了诗人内心之明净与澄清。

"飞锡西归云杳渺"一句中,"飞锡"可能指的是行云流水般自由自在的人生态度,"西归"则可能隐喻着归隐田园或者回到精神的故乡。

"巴猿啸"中的"巴猿"可能是指某种山间野兽,它们的叫声象征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

最后,"大家唱起还乡调"则是对一种共同的情感表达,即人们对于归乡、回归自然和本真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多个意象和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心平静的向往。

收录诗词(1)

无际道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沁园春.题樟镇清江桥

埋冤姐姐,衔恨婆婆。

形式: 押[歌]韵

卜算子.离念

书是玉关来,泪向松江堕。

梅自飘香柳自青,嘹唳征鸿过。

沙漠暗尘飞,嵩岳愁云锁。

淮上千营夜枕戈,此恨凭谁破。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次袁说友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韵

缣素巧貌溪山姿,宝藏肯笑虎头痴。

何人夜半胠箧去,信为羽化无疑迟。

魏明不惜万夫力,凿山累土誇神奇。

景阳突起芳林苑,谷城文石光参差。

叶公好龙广射虎,大方安能不笑之。

至人于物特寓目,远象过眼心弗随。

我公看山正如此,肯趁儿童脚力疲。

胸中五岳镇地轴,眼底三辰昭旂旗。

擢由汉庭宠分钺,来抚蜀土初褰帷。

巫山一览窥妙处,写入长歌赓竹枝。

坐令十二峰增重,已觉气压嵩华低。

太室少室敢辈行,小孤大孤何儿嬉。

岱宗日观峻徒尔,昆崙天柱高安为。

出云作雨均有是,泥金镂玉彼一时。

所谓造化一尤物,不在九华真在兹。

中山前言恐遂废,公之妙论已四驰。

半语犹存大公正,蟠胸经济看设施。

要令利济均四海,无间山崖与水湄。

只今苍生方属望,休戚在公颦伸眉。

愿公更为天下重,所养自养观诸颐。

量陂谁复能澄挠,德表居然无磷缁。

岩石巍巍具瞻在,孰不叹仰声噫嘻。

又何必东望瀛,南望嶷,北有天后之峻岭,西有云表之峨嵋。

与公高名并不朽,配以今日巫山诗。

形式: 古风

谢李宏斋先生

何以答夫子,力学穷朝曛。

瞬息才不学,老与衰相亲。

誓参舞雩乐,胸中长暮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