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旧游.过大佛寺黄梅伯读书处,同六禾

看铜仙泪冷,黑子灰飞,才过僧寮。

便似山河渺,听黄垆俊语,淡酒须浇。

片红漫点花信,来去锦尘抛。

甚彩笔空题,华年枉度,风景非遥。诗瓢。

趁流水,想梦雨春痕,烟翠都飘。

未识愁多少,放高歌闲地,何似西樵。

故人唤起深恨,空手鹤声招。

但掩户惊沙,丹青粉壁犹故朝。

形式:

鉴赏

这首词以铜仙像的冷泪和历史的沧桑开篇,描绘了一幅寺庙衰败的画面,暗示了岁月流转和人事变迁。"山河渺"三字寓言江山易主,黄垆之语与淡酒相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往昔繁华的怀念。

"片红漫点花信,来去锦尘抛"运用比喻,表达时光如流水,美好事物转瞬即逝,诗人感叹才华空耗,青春虚度,而美景依旧在眼前。接下来,词人借流水、梦雨、烟翠等意象,寄托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

"未识愁多少,放高歌闲地,何似西樵"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难以计量,不如在山水间放歌自遣,比起隐居山野更符合他的心境。然而,故人的呼唤唤起了深深的遗憾,只能徒然招来鹤鸣,空留遗憾。

最后,诗人感慨万分,唯有掩门静观,感叹沙尘掩映下的丹青壁画,仍保留着往日的辉煌,象征着昔日的记忆犹在,尽管世事变迁,但那些美好的回忆如同故朝一般,历久弥新。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通过对大佛寺遗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深深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254)

陈洵(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

  • 字:述叔
  • 生卒年:1871—1942

相关古诗词

玉烛新.元夜歌席赋,并寄六禾

花光浮玉夜。是第一圆蟾,好春亭榭。

细簧劝客,雏莺啭、座密衣云飘麝。

今情古思,只赚得词人游写。

时笑语、惟有渠侬,风流未曾衰谢。

闻歌易感深情,但放意尊前,尽欢聊且。闹蛾又罢。

都删了、旧日武林闲话。寒消暖乍。

早泪蜡、红冰盈把。人去远、空想佳期,罗衾梦罅。

形式:

高阳台.浮东郊废园池荷

耕壁平烟,遗簪断浦,何年占此幽深。

鱼鸟亲人,扁舟一往难寻。

红衣画里烟波隐,甚灌园、心事如今。

最无聊、游子年年,凄动骚吟。

风裳水佩知无数,问江湖满眼,何似山林。

故国天涯,相携却怕登临。

斜阳正在花开处,镇销凝、淡粉黄金。

惹闲愁、春去方生,秋到争任。

形式:

花犯.苔痕

古墙阴,添花绚彩,茸茸闹春绣。雨声归后。

疑瞰户梅鬟,钿翠光溜。去来燕子还知否。

巢泥寻故有。又几日、绿尘蛛闹,双鸳从去久。

潇湘岸边扫愁多,琅干上、点泪斑斑文秀。

凭认取,冰霜凝,黛痕依旧。

人间事、自今自古,幽恨对、闲庭关半亩。

便谢了、席门车辙,斜阳明巷口。

形式:

关河令

疏花和人坐到暝。印一分苔冷。

户淡无声,行云消倩影。茶烟供睡目静。

但烧叶、霜红交映。怎忍孤醒。沉沉更漏永。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