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寒夜呈进士许棠

山寒草堂暖,寂夜有良朋。

读易分高烛,煎茶取折冰。

庭垂河半角,窗露月微棱。

俱入论心地,争无俗者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山间的寒意让草堂显得温暖,深夜里仍有好友相伴。
在明亮的烛光下研读《易经》,煮茶时特意选用冰块以增添风味。
庭院中月亮挂在天空的一角,窗户上露出了微微的月影。
我们一起探讨内心世界,怎会有人讨厌这样的清谈呢。

注释

山寒:山中的寒冷。
草堂:简陋的房屋。
寂夜:寂静的夜晚。
良朋:好朋友。
读易:研读《易经》。
分高烛:分置高高的蜡烛。
煎茶:煮茶。
折冰:用冰块冷却茶水。
庭垂:庭院中悬挂。
河半角:月亮的一角。
窗露:窗户上的月光。
微棱:微弱的月影。
论心地:谈论内心世界。
俗者:世俗之人。
憎:讨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夜景,诗人在寒冷的夜晚里享受着温暖的草堂生活,与良朋共度时光。通过读《易经》和点燃高烛的场景,可以感受到诗人追求知识、探索哲理的意境。而煎茶取折冰则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细节的留心。

庭院里,河流绕过半个角落,窗外露出的月牙呈现出微妙的棱角。这一切都融入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成为他论道论心的素材。最后一句“俱入论心地,争无俗者憎”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然与不屑,也反映出诗人追求高尚情操、超脱尘世的精神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在山中寻得的一份精神宁静和生活的美好。

收录诗词(142)

曹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晚期诗人。舒州(今安徽桐城。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 字:梦徵
  • 籍贯:一今安徽潜山)
  • 生卒年:828——903

相关古诗词

山中

此地似商岭,云霞空往还。

衰条难定鸟,缺月易依山。

野色耕不尽,溪容钓自闲。

分因多卧退,百计少相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山中

要路豪家非往还,岩门先有不曾关。

众心惟恐地无剩,吾意亦忧天惜闲。

白练曳泉窗下石,绛罗垂果枕前山。

樵夫岂解营生业,贵欲自安麋鹿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山中言事

岚霭润窗棂,吟诗得冷症。

教餐有效药,多愧独行僧。

云湿煎茶火,冰封汲井绳。

片扉深著掩,经国自无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广州贻匡绪法师

口宣微密不思议,不是除贪即诫痴。

祗待外方缘了日,争看内殿诏来时。

周回海树侵阶疾,迢递江潮应井迟。

必竟懒过高坐寺,未能全让法云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