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黄云心

竹屋少行迹,闭门春昼长。

天时半晴湿,人意共炎凉。

苔藓侵阶绿,荼蘼压架香。

冥搜寻杖屦,不为看花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清冷的春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与对外界自然的深刻感悟。

首句“竹屋少行迹,闭门春昼长”,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幽静、远离尘嚣的氛围。竹屋作为背景,暗示了诗人的隐逸生活,而“少行迹”和“闭门”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与世隔绝的状态。春日的白昼悠长,却因“闭门”而显得有些许寂寞,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接着,“天时半晴湿,人意共炎凉”两句,将自然界的天气变化与人的心情巧妙地联系起来。半晴半雨的天气象征着事物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而“人意共炎凉”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在变幻莫测的环境中保持内心平静的追求。

“苔藓侵阶绿,荼蘼压架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苔藓的生长与荼蘼的香气,不仅增添了画面的色彩和香气,也寓意着生命的顽强与美好。这两句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观,展现了春天的活力与生机,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冥搜寻杖屦,不为看花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在这样的春日里,他并不急于欣赏花朵的美丽,而是选择静静地探索、思考,寻找心灵的慰藉。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精神境界。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对内心世界探索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80)

胡仲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仲弓弟。生平不见记载,就集中诗知其早岁曾在临安就学(当为太学),应礼部试不第,后以诗游士大夫间,游踪颇广,与冯去非等有交。诗集已佚,仅《南宋六十家小集》存《竹庄小稿》一卷(亦收《两宋名贤小集》)。 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希道
  • 籍贯:清源(今福建泉州)

相关古诗词

萧山望城中遗

见说天文变,频占太史台。

但云星犯月,不料火为灾。

尽夜看烟灭,逢人问讯来。

丹心勤恋阙,东向极裴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城下闻夷歌

犍为城下䍧牱路,空冢滩西贾客舟。

此夜可怜江上月,夷歌铜鼓不胜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红头紫

红头紫勇敌刚强,项赤红班腿■长。

翅紫牙湾如桑剪,此虫名号促织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题李君孟臣玉照

我法本无相,孰为君写貌。

念珠双手拈,布衲一身罩。

秋水湛精神,独立若凝眺。

远望信俨然,近观宛迫肖。

四大原假合,何取容光照。

岂果色是空,不妨惟心造。

是盖有真机,谁识个中妙。

问君君不言,相视但一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