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钱承制赴广西路分都监

当年我作《表忠碑》,坐觉江山气未衰。

舞凤尚从天目下,收驹时有渥洼姿。

踞床到处堪吹笛,横槊何人解赋诗。

知是丹霞烧佛手,先声应已慑群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当年我创作《表忠碑》的时候,深感国家的气概仍然旺盛。
凤凰舞动似乎还从天目山而来,良驹收聚时也显露出像渥洼池的神骏姿态。
坐在床边,哪里都能吹起笛子,谁又能懂得握着长矛吟诗的豪情。
知道这是丹霞般的热情如佛之手燃烧,先声夺人必定已经震慑了四方异族。

注释

表忠碑:表达忠诚的石碑,可能指作者的诗作或纪念碑。
江山:指国家或江山社稷。
渥洼姿:比喻杰出人才或优良马匹的出类拔萃。
吹笛:象征闲适或豪放的生活方式。
横槊:横持长矛,古代文人武将的豪迈形象。
丹霞:色彩鲜艳的红霞,也可象征热烈的情感。
佛手:佛教中的吉祥物,这里可能象征神圣的力量。
慑群夷:震慑外族,显示威望。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钱承制赴任广西路分都监时的送别之情以及对友人的赞赏和期许。

"当年我作《表忠碑》,坐觉江山气未衰。" 这两句回忆起诗人以前写过的《表忠碑》文,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忠诚之志依旧如昔日一般坚定不移,江山之气犹存。

"舞凤尚从天目下,收驹时有渥洼姿。" 这两句用舞凤和收驹来形容钱承制的风采和才华,显示出诗人对朋友才能的赞赏。

"踞床到处堪吹笛,横槊何人解赋诗。"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雅集场景,以及他们共同享受音乐和文学的时刻,但也隐含着在当时社会环境下难寻知音之感。

"知是丹霞烧佛手,先声应已慑群夷。" 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钱承制赴任的鼓励与期望,通过“丹霞烧佛手”的譬喻来比喻朋友的英勇和力量,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于友人的声音即将响彻四方的期待。

这首诗不仅是苏轼送别之作,也是他对友人才华与品格的高度评价。通过对往昔时光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美好祝愿的抒写,诗人展现了深厚的情谊和高远的理想。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曾子开从驾二首(其一)

槐街绿暗雨初匀,瑞雾香风满后尘。

清庙幸同观济济,丰年喜复接陈陈。

雍容已餍天庖赐,俯伏初尝贡茗新。

辇路归来闻好语,共惊尧颡类高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曾子开从驾二首(其二)

入仗魂惊愧草莱,一声清跸九门开。

晖晖日傍金舆转,习习风从玉宇来。

流落生还真一芥,周章危立近三槐。

道旁倘有山中旧,问我收身早晚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次韵曾子开从驾二首.再和二首(其三)

眼花错莫鬓霜匀,病马羸骖只自尘。

奉引拾遗叨侍从,思归少傅羡朱陈。

衰年壮观空惊目,险韵清诗苦斗新。

最后数篇君莫厌,捣残椒桂有馀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曾子开从驾二首(其二)

忆观沧海过东莱,日照三山迤逦开。

桂观飞楼凌雾起,仙幢宝盖拂天来。

不闻宫漏催晨箭,但觉檐阴转古槐。

供奉清班非老处,会稽何日乞方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