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其七)和傅岩叟香月韵

半山佳句,最好是、吹香隔屋。

又还怪、冰霜侧畔,蜂儿成簇。

更把香来薰了月,却教影去斜侵竹。

似神清、骨冷住西湖,何由俗。根老大,穿坤轴。

枝夭袅,蟠龙斛。快酒兵长俊,诗坛高筑。

一再人来风味恶,两三杯后花缘熟。

记五更、联句失弥明,龙衔烛。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鉴赏

这首《满江红·其七》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他以傅岩叟的“香月”韵为题,创作了一首表达对自然美景和高雅情趣的赞美。词中,辛弃疾通过对半山间的优美景色的描绘,如“吹香隔屋”、“冰霜侧畔蜂儿簇”,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他进一步通过“香来薰月”、“影去斜侵竹”的意象,将月色、香气与竹影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仿佛西湖边的神仙般清冷。

词的下片,辛弃疾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梅花的根深叶茂,如同穿透大地的轴心,枝条则如龙蛇盘绕,生动展现了梅花的坚韧与姿态。他还赞美了饮酒赏梅的乐趣,以及与友人深夜联句的情景,最后以“龙衔烛”寓意夜深人静,烛光微弱,增添了神秘与诗意。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梅花为载体,表达了词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文人雅趣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纷扰的疏离。辛弃疾的词风豪放,此篇亦不失其一贯的雄浑与细腻。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其二)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一)

宿酒醒时,算只有、清愁而已。

人正在、青涂堂上,月华如洗。

纸帐梅花归梦觉,莼羹鲈鲙秋风起。

问人生、得意几何时,吾归矣。君若问,相思事。

料长在,歌声里。这情怀只是,中年如此。

明月何妨千里隔,顾君与我何如耳。

向尊前、重约几时来,江山美。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慢(其三)席间和洪舍人兼简司马汉章

天与文章,看万斛、龙文笔力。

闻道是、一诗曾赐,千金颜色。

欲说又休新意思,强啼偷笑真消息。

算人人、合与共乘鸾,銮坡客。倾国艳,难再得。

还可恨,还堪忆。看书寻旧锦,衫裁新碧。

莺蝶一春花里活,可堪风雨飘红白。

问谁家、却有燕归梁,香泥湿。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

天上飞琼,毕竟向、人间情薄。还又跨、玉龙归去,万花摇落。云破林梢添远岫,月临屋角分层阁。记少年、骏马走韩卢,掀东郭。

吟冻雁,嘲饥鹊。人已老,欢犹昨。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最爱霏霏迷远近,却收扰扰还寥廓。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

形式: 词牌: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