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对月

皎皎冰轮对客圆,客心相对两堪怜。

清光此夜异常夜,狂兴近年非少年。

弟戍边城劳别梦,儿留乡井望归船。

一家骨肉分三处,应共感怀多未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中秋对月》由明代诗人王绂所作,描绘了中秋之夜诗人与客人的相聚,以及由此引发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人的思念。诗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活场景的勾勒,展现了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背景下的人情冷暖。

首句“皎皎冰轮对客圆”,以“冰轮”比喻月亮,形象地描绘出中秋之夜明月高悬、皎洁如冰的情景,为全诗奠定了清冷而明亮的基调。接着,“客心相对两堪怜”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与客人心中皆有难以言喻的哀愁,这种情感的共鸣在中秋佳节显得尤为强烈。

“清光此夜异常夜,狂兴近年非少年”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诗人感叹于今夜月色之特别,同时也感慨自己年华已逝,往日的豪情壮志不再,流露出岁月不待人的无奈与感慨。

下半部分转向对亲人的思念。“弟戍边城劳别梦,儿留乡井望归船”两句,通过兄弟远征边疆、孩子留守家乡的描述,展现了亲人分离的痛苦与思念之情。这种分离不仅限于空间上的距离,更包含了时间的漫长与未来的不确定性。

最后,“一家骨肉分三处,应共感怀多未眠”一句,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感慨于家庭成员分散各地,各自承受着分离的痛苦,即使在团圆的中秋之夜也无法入眠,表达了深沉的思念与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之夜的自然景色、人情世态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亲情、友情的深切感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联想等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动人,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中秋佳节抒情之作。

收录诗词(669)

王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陈尚宾还靖州

嗟余湖海度年华,尔复飘零更可嗟。

旧业暂归翻是客,异乡重到即为家。

江连云梦孤帆远,日落衡湘断雁斜。

后夜月明何处泊,相思回首各天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舟中晓望都城有怀诸公

烟深孤塔是长干,路近都城望眼宽。

江水今无南北限,山形原作虎龙蟠。

云开魏阙朝阳满,月落秦淮晓色寒。

遥想此时天上客,从容鸣佩列朝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谢惠皮墩

拜惠仙墩三尺圆,漆成文采瘦藤穿。

最宜箕踞长松下,又好跏趺绣佛前。

四体但能安即了,寸心尤觉静相便。

题诗欲拟琼瑶报,坐对青灯夜不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题赠秋林草堂图

书剑飘飘年复年,感侯相见即相怜。

行藏只说都由已,穷达宁知却在天。

远塞关河迷落日,故山庭院锁秋烟。

多情猿鹤应贻诮,荒却当年种秫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