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秋夜月满时分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尘世比作浩瀚的天海,与圆满的明月相映成趣。"尘世如天海,团团共月光",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广阔而静谧的氛围。接着,"一轮秋正满,百刻夜偏长",点明了时间与季节的特点,秋夜漫长,月圆当空。
"端正惟三五,空明更十方",进一步描绘了月圆之夜的纯净与美好,仿佛整个宇宙都沐浴在这份清辉之中。"萃台犹卓午,梧井欲飞霜",通过对比,展现了月光下不同景物的特色,台上的景致依然清晰,梧桐井边似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霜降。
"箭漏迷青海,阑干转上阳",箭漏是古代计时工具,此处用以形容时间的流逝,青海与上阳则分别代表不同的方位或景象,暗示时间的流转与空间的变化。最后两句"雪痕留得在,何用促扶桑",以雪的痕迹作为时间的见证,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期待,希望如同太阳升起般,充满光明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月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时间流逝的深思,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