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谢文靖东山图

山如出茧眉,溪似萦风带。

雅意乐溪山,安用携粉黛。

烟云无定姿,姝丽有真态。

谢公经世心,遇物何显晦。

钟鼎与山林,生处初一槩。

均令四海间,如我常安泰。

临难无喜惧,与人共忧爱。

百年但影殂,千载犹心在。

风流不可追,超然八荒外。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峦如新生的蚕茧眉,溪流仿佛缠绕着风的飘带。
心中对山水的喜爱纯真,何必还要携带脂粉黛眉。
烟云变幻不定,美女的美丽自然流露。
谢公那经世济民的心,遇到事物如何显现其明暗。
无论是身处钟鸣鼎食的权贵,还是隐居山林,最初的心态都一样。
让世间万物都如同我一般,常保安宁泰然。
面临困难不喜惧,与人同甘共苦。
即使百年生命消逝,千年之后心灵犹在。
风流往事无法追寻,超脱于天地之外。

注释

出茧眉:比喻山峰峻峭如新生蚕茧的眉毛。
萦风带:形容溪流如风带般环绕。
雅意:高雅的情趣。
携粉黛:携带化妆品,此处指打扮。
显晦:显现或隐藏。
钟鼎:古代贵族使用的器皿,象征富贵。
生处初一槩:无论初始何处,心态相同。
影殂:死亡。
超然:超脱世俗。
八荒:极远的地方,泛指天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心境自在的情怀。

"山如出茧眉,溪似萦风带"一句,以形象鲜明的笔触勾勒出了山川与溪流的姿态。山如同美丽女子的眉宇,溪水宛如轻柔的绸带,这种比喻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匠心,更赋予了景物以生命之美。

"雅意乐溪山,安用携粉黛"表明诗人对这片山水怀有深厚的情感。"安用携粉黛"暗示着诗人在这里创作,留下了自己对自然的深情和艺术的印记。

接下来的"烟云无定姿,姝丽有真态"则是对自然之美的进一步抒写。烟云变幻,不可预测,但其中却蕴含着不为人知的真实之美,这种意境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

"谢公经世心,遇物何显晦"一句中,"谢公"可能是指被赞颂的高尚品格或特定的人物,而"遇物何显晦"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万物时那种超然和明澈的心境。

此后的几句"钟鼎与山林,生处初一槩。均令四海间,如我常安泰"则展现出诗人对于生活在山林之间的向往,以及希望这种平静无忧的情感能够遍布四方,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如他一般的安泰。

"临难无喜惧,与人共忧爱"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心态,不仅自己无所畏惧,更愿与人同甘共苦,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高尚情操。

最后几句"百年但影殂,千载犹心在。风流不可追,超然八荒外"则是诗人对于时间和历史的深刻感悟。即使物是人非,但内心所怀抱的精神追求却历久弥新,不受时空限制,超脱于世间纷争之外。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诗人个人情操和艺术追求的表达,展现了一个超然物外、心境自在的理想生活状态。

收录诗词(208)

王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云门寺

青山春又到,白发策乌藤。

已是他乡客,还同寄住僧。

瘦松黏冻雪,流水带寒冰。

更觉苍崖路,云深不可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南乡子.落花

拂断垂垂雨。伤心荡尽春风语。况是樱桃薇院也。

堪悲。又有个人儿似你。莫道无归处。

点点香魂清梦里。做杀多情留不得,飞去。

愿他少识相思路。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元日雪

布和旧重王正月,佳祥元日初逢雪。

飘入椒觞气更苏,积满玉蒲水已怯。

岁历今才第一行,三百六十完未缺。

故使重窥混沌时,太素山川始融结。

但闻南陌流欢声,懒将西佛论初劫。

九门想得千官期,高耸岧峣白银阙。

事隐东林夜宿年,静洒僧窗更幽绝。

草堂人去空旧赏,梦入江山半明灭。

祗今纵横天上来,势压丘陵动溟渤。

映山更倚百尺楼,始见天工盛施设。

明日东风扫玉尘,输与寒梅乱花发。

壮观新年意气张,天巧空奇吾语拙。

形式: 古风

无题

三月柳花飞,东风绣香国。

桂影弄春光,飞琼怅分缺。

云舆返积霄,翠浪翻天末。

阆苑桃李花,莫使芳香歇。

缅怀霞中人,芙蕖艳秋色。

烟鸾吟碧空,行云不停刻。

何事寄红埃,悲声调绿发。

神观洞太虚,紫清注金格。

玉宸丹凤检,词章焕琼笈。

孰执招真旗,笙箫下空阙。

灵光湛法身,生死本无别。

妙合造化机,阴阳时出没。

欲识天中真,寒江浸明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