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古

遥岑不娱人,苍莽颇愁绝。

东南有断梁,水寒不可涉。

西闉不欲往,旦暮畏喋亵。

归来坐北堂,悠然理书策。

之人阿堵中,虽死情不隔。

周公徂东山,仲尼陈蔡厄。

大儒且不遇,小子何足责。

时命姑置之,何为常促迫。

形式: 古风

翻译

远方的山峦不能带来欢乐,只让人感到苍茫凄凉。
东南方向有一座断裂的桥梁,水冷得无法渡过。
我不想去西边的门,日夜担心受到骚扰和轻蔑。
回到家中坐在北堂,悠闲地整理书籍。
在这纷扰的世界中,即使身死,情感也不会隔阂。
周公曾去东山隐居,孔子也曾陷入陈蔡的困境。
伟大的学者尚且不被重用,我这样的小人物又何必苛责自己。
命运如何就暂且放下,为何总是感到紧迫和逼迫。

注释

岑:山峰。
娱:使快乐。
苍莽:广阔而迷茫。
断梁:断裂的桥梁。
涉:渡过。
闉:城门。
喋亵:轻浮的侮辱。
北堂:家庭中的正厅。
阿堵:这个,这里。
徂:前往,去。
厄:困厄,困境。
小子:谦称自己。
时命:命运,时机。
姑:暂且,姑且。
促迫:紧迫,逼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览古》,通过对远方山峦的描绘和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人生际遇的感慨。首句“遥岑不娱人,苍莽颇愁绝”以远处的山峰不带来欢乐,反而引发愁绪,奠定了基调。接下来的诗句通过“东南有断梁,水寒不可涉”暗示了艰难困苦的环境,以及诗人对前途的忧虑。

诗人不愿前往西门,担心受到打扰,这反映了他对纷扰世事的避让态度。回到家中,他在北堂静心读书,寻求精神寄托,表明他对知识和内心的坚守。诗人以周公和孔子的遭遇自比,说明即使大儒也有不得志的时候,以此宽慰自己不必过于忧虑。

最后两句“时命姑置之,何为常促迫”表达出诗人决定顺应天命,不必过于焦虑,流露出一种超脱和豁达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哲理于景物与典故之中,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的坚韧和淡然。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说之方忧韩公表大夫疾遽致仕乃蒙传视送陈州王枢密诗十首意典辞丽忻喜辄次韵和呈以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为韵(其八)

渡江慎且无,登楼戒亦莫。

有如鹤乘轩,便类燕巢幕。

此君如宝玉,百火不一烁。

又复如衢樽,醉不谢所酌。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说之方忧韩公表大夫疾遽致仕乃蒙传视送陈州王枢密诗十首意典辞丽忻喜辄次韵和呈以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为韵(其一)

布种无多寡,收穫几丰凶。

老农知岁异,远贾务日同。

孰是勉无德,莫非矜有功。

君何谢事早,两世有四公。

形式: 古风

说之方忧韩公表大夫疾遽致仕乃蒙传视送陈州王枢密诗十首意典辞丽忻喜辄次韵和呈以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为韵(其五)

衮冕有人妖,钟鼓成国蠹。

可怜淩霜干,不作济川具。

三易朝吾车,六诗暮吾辅。

岂亦不自娱,菊径而兰亩。

形式: 古风

说之方忧韩公表大夫疾遽致仕乃蒙传视送陈州王枢密诗十首意典辞丽忻喜辄次韵和呈以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为韵(其二)

念公多疾病,使我频惊愕。

可恃胆气大,何忧腠理薄。

九丹讵淩空,八石聊扶弱。

无烦问安否,冘冘亦自若。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