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二首(其二)

幔逗长风细,窗留半月斜。

浮烟暝绿草,泫露冷黄花。

独曳缘云策,仍寻度水槎。

归时参夜半,邻犬静中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微风吹拂着帷幔,月光斜照半边窗棂。
傍晚的烟雾笼罩着绿色草地,冷露使黄色菊花更显凄清。
独自拖曳着云间的竹杖,继续寻找渡水的木筏。
归来时已是深夜,邻家的狗在寂静中突然吠叫。

注释

幔:帷幔,遮挡窗户的布帘。
逗:吹拂。
长风:大风。
窗:窗户。
留:留下。
半月:半圆月亮。
浮烟:傍晚的轻烟。
暝:昏暗,傍晚。
绿草:绿色的草地。
泫露:晶莹的露珠。
冷:清凉。
黄花:黄色的花朵。
独曳:独自拖曳。
缘:沿着。
云策:云间的竹杖。
仍:仍然。
寻:寻找。
度:度过。
水槎:渡水的木筏。
归时:回来的时候。
参:参杂,混合。
夜半:半夜。
邻犬:邻居的狗。
静中哗:在寂静中突然发出声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宁静景象,语言优美,意境幽深。开篇“幔逗长风细”,即刻画出窗前轻柔的秋风,似乎在与室内的月光嬉戏。这不仅塑造了一个温馨的室内空间,也为读者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接下来的“窗留半月斜”透露出诗人对夜晚美景的留恋和享受。半个斜挂的明月,给寂静的夜空增添了几分柔和之色,也映照出室内外的宁静与和谐。

“浮烟暝绿草,泫露冷黄花”则是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这里的“浮烟”、“泫露”都营造了一种轻盈、细腻的画面感,让人仿佛能闻到秋夜中湿润大地的气息。“绿草”与“黄花”的色彩对比,更凸显了秋天丰富多彩的一面。

诗人的行动——“独曳缘云策,仍寻度水槎”,则是这宁静画卷中的生动笔触。这里的“独曳”、“仍寻”,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情怀。“缘云策”和“度水槎”都是古代行走或乘坐的工具,这里通过诗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动作,体现了他对自由和自然情趣的向往。

最后,“归时参夜半,邻犬静中哗”,则是在深夜回家时的情景描写。这里“参夜半”表明时间已经很晚,而“邻犬静中哗”则是对夜深人静时分仅有的声响的捕捉,这种细微的声音反而让整体氛围更加凸显出一种深远和空旷。

总体来说,诗人的笔触既轻柔又生动,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幅秋夜静谧而美好的画卷之中。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秋夜二首(其一)

客卧书颠倒,虫鸣坐寂寥。

残灯生暗晕,重露集寒条。

真乐闲尤见,深禅静更超。

此怀无与晤,拥鼻一长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狄梁公陶渊明俱为彭泽令至今有庙在焉刁景纯作诗见示继以一篇

梁公壮节就夔魖,陶令清身托酒徒。

政在房陵成底事,年称甲子亦何须。

江山彭泽空遗像,岁月柴桑失故区。

末俗此风犹不竞,诗翁叹息未应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秋露

日月凋何急,荒庭露送秋。

初疑宿雨泫,稍怪晓霜稠。

旷野将驰猎,华堂已御裘。

空令半夜鹤,抱此一端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草堂

草堂今寂寞,往事翳山椒。

蕙帐空留鹤,萝衣终换貂。

生皆堕天秩,隐或寄公朝。

叠颖何劳怒,东风汝自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