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识(其五十)

金刚般若心,善破无明因。

我佛慈悲日,祇园见法身。

菩萨开慧眼,生死转为轮。

五蕴皆空尽,六根不染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金刚般若之心,能智慧破除迷惑之源。
在佛陀慈爱的日子里,在祇园见到法身显现。
菩萨开启智慧之眼,生死轮回变为掌控。
五蕴皆已空无,六根不再被尘世污染。

注释

金刚般若:坚固无比的智慧。
心:内心。
无明因:迷惑的根源。
我佛:指佛教中的佛陀。
慈悲日:充满慈悲的日子。
祇园:古印度的一个著名佛教圣地。
法身:佛的本体或佛法的体现。
菩萨:修行者,佛教中地位次于佛的高级修行者。
慧眼:洞察一切的智慧之眼。
生死转为轮:生死轮回可以被转变和控制。
五蕴:佛教中指色、受、想、行、识五种心理和物质现象。
空尽:空无一物,达到涅槃境界。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觉器官。
尘:世俗的烦恼或尘世间的事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炅的作品,从内容来看,应该是融合了佛教思想的一首咏叹之作。诗中“金刚般若心”指的是佛教中的金刚般若波罗蜜,即坚固而深邃的智慧,用以破除无明(无知)和烦恼。接下来的“我佛慈悲日,祇园见法身”,则是表达对佛陀慈悲光辉之日的赞颂,以及在净园中得见佛陀真实不变的法身。

“菩萨开慧眼”指的是菩萨(即大乘佛教中的修行者)以智慧之眼观照世界,“生死转为轮”则是说他们能够超越生与死的轮回,达到解脱。紧接着,“五蕴皆空尽,六根不染尘”,五蕴指的是色、受、想、行、识这五种聚合物,是构成个人存在的基本要素,而“六根”则是眼、耳、鼻、舌、身、意,即感官和心念。诗中表达了这些本质上都是空的,并且不为尘世所染。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佛教概念,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解脱的境界,同时也透露出对佛法深刻理解与内心修养的态度。

收录诗词(520)

赵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缘识(其四十三)

高山树叶翠森森,寂静因中道最深。

利得昆崙皆璞玉,不须丽水有真金。

浇漓渐变同尧日,薄俗将重理舜琴。

祸福年长随世改,玄门大戒喻飞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逍遥咏(其四)

泥丸本是命根宫,消息临时语话通。

大道比来行气术,其馀效验藉阴功。

物情之理皆清净,造化玄微事莫同。

珍重此言深可意,腹中日运鼎花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逍遥咏(其十一)

非人口似泻汾河,此辈尘中有甚多。

心恨貌恭无定止,舌誇端正乱乖讹。

为官善政身荣禄,利剑休教石上磨。

立待满盈船陷水,恶风从被海神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缘识(其二十七)

世途含万象,稽古便知今。

大树垂清影,如花耀碧岑。

虚劳空自白,德行胜黄金。

有过而能改,无为积善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