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黎卷为张宪副赋

小丑动边烽,名卿事折冲。

鸟蛇初入阵,狐兔顿潜踪。

一统乾坤大,三春雨露浓。

潢池卖刀剑,依旧业耕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平定黎族叛乱的历史事件,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胜利的喜悦。

“小丑动边烽”,以“小丑”喻指叛乱的黎族,以“边烽”象征边境的动荡不安,形象地描绘了叛乱的起因。“名卿事折冲”,“名卿”指的是朝廷中的重要官员,“折冲”意为在战场上指挥作战,这里指朝廷派出了有能力的官员去平定叛乱,展现了朝廷对边疆安全的重视。

“鸟蛇初入阵,狐兔顿潜踪。”“鸟蛇”和“狐兔”在这里都是用来比喻叛乱分子,诗句通过“初入阵”和“顿潜踪”的对比,形象地展示了叛乱分子从开始的嚣张到最终被镇压的过程。

“一统乾坤大,三春雨露浓。”“一统乾坤大”表达了平定叛乱后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三春雨露浓”则以春天的雨水滋润大地,比喻朝廷的恩泽遍及四方,百姓生活得到改善。

“潢池卖刀剑,依旧业耕农。”“潢池”原指水池,这里借指叛乱之地,诗句通过“卖刀剑”和“业耕农”的对比,形象地展现了叛乱结束后的和平景象,百姓重新回到耕作的生活中,社会秩序得以恢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明朝政府在处理边疆问题上的决心与能力,以及平定叛乱后带来的社会安定与百姓生活的恢复,体现了作者对国家统一与和平的向往。

收录诗词(446)

邓林(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七夕三首(其一)

七夕如常夜,双星故隔河。

浪传牛饮渚,谁见袜凌波。

天上人难识,世间巧自多。

欲将圆缺意,对月问嫦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七夕三首(其二)

迢递天河路,飘摇博望槎。

仙郎犹有妇,荡子可无家。

度日忧王事,逢秋感岁华。

乡心成百折,城鼓已三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七夕三首(其三)

夜久银河转,天空玉露零。

遥怜儿女辈,独看斗牛星。

雁断沉书浦,萤流拜月亭。

何当乘兴去,共蹑凤凰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七月十五夜对保安对月二首(其一)

万里关山月,看看四度圆。

多情照孤寂,无酒对婵娟。

在处鸣砧杵,谁家度管弦。

城南多思妇,此际未成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