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歌

敛笑凝眸意欲歌,高云不动碧嵯峨。

铜台罢望归何处,玉辇忘还事几多。

青冢路边南雁尽,细腰宫里北人过。

此声肠断非今日,香灺灯光奈尔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名为《闻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情感和深远的思念。

"敛笑凝眸意欲歌"一句描绘出诗人听到了歌声后,内心的波动和情感的积聚,他想要表达自己的感情,但又似乎在压抑着什么,笑容已经收敛,目光也变得深邃。

"高云不动碧嵯峨"则是对景色的描写,天空中的高云静止不动,与远处的山峰相呼应,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这里通过自然景物反映了诗人的心境,既有高远,也带有一丝孤寂。

接下来的"铜台罢望归何处,玉辇忘还事几多"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迷茫。铜台与玉辇都是古代车辆的名称,这里象征着贵族或官员的地位。罢望归何处,意味着诗人对于过去生活的眷恋和对未来方向的不确定。

"青冢路边南雁尽,细腰宫里北人过"则是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南飞的大雁已经不见踪影,只有北方来的人还在通过那条道路。这里的“细腰宫里”可能指的是一位美丽而孤独的女性,或许也包含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最后两句"此声肠断非今日,香灺灯光奈尔何"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诗人听到歌声后,被深深打动,仿佛心肠都要被这声音撕裂。香灺灯光则是夜晚的温馨照明,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更是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悲凉。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迷茫和孤寂,以及在特定环境中被歌声深深触动的心情。

收录诗词(604)

李商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字:义山
  • 号:玉溪(谿)生
  • 籍贯:优美动
  • 生卒年:约813年-约858年

相关古诗词

俳谐

短顾何由遂,迟光且莫惊。

莺能歌子夜,蝶解舞宫城。

柳讶眉双浅,桃猜粉太轻。

年华有情状,吾岂怯平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凉思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哭刘司户二首(其一)

离居星岁易,失望死生分。

酒瓮凝馀桂,书签冷旧芸。

江风吹雁急,山木带蝉曛。

一叫千回首,天高不为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哭刘司户二首(其二)

有美扶皇运,无谁荐直言。

已为秦逐客,复作楚冤魂。

湓浦应分派,荆江有会源。

并将添恨泪,一洒问乾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