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貌与松俱瘦,心将絮共沾。
一庵空寂地,香火读楞严。
此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生活的清贫与精神的高洁。首句“貌与松俱瘦”,以松树的瘦硬形象比喻僧人的外貌,暗示其生活简朴,不求奢华,与自然融为一体。次句“心将絮共沾”,以雪花(絮)比喻僧人心境的纯净与超脱,即使在尘世中,也能保持内心的洁白无瑕,不受世俗纷扰所玷污。
接着,“一庵空寂地”一句,点明了僧人居住环境的简陋与宁静,庵内虽无繁华,却有一份难得的清净与孤独之美。最后,“香火读楞严”描绘了僧人日常的生活状态——在香烟缭绕、灯火微明的环境中,诵读佛经《楞严经》,追求心灵的净化与智慧的增长。这一场景既展现了僧人对佛教教义的虔诚追求,也体现了其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僧人淡泊名利、追求精神境界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其高尚品格的赞美和敬仰。
不详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自知身是患,常谓道无名。
欲作闲中友,随缘论养生。
千载辽东鹤,双飞叶县凫。
应怜尘世里,无地著臞儒。
见桃浑不悟,对柏未尝参。
虎啸龙吟子,风雷振一龛。
愈风陈有檄,止疟杜能诗。
虽然医者意,何意亦何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