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丑六月闻哀诏有感(其一)

八十衰黎死境临,哀传尺一痛难禁。

虞渊怆日江湖泪,杞国伤天虮虱心。

负扆周公正思画,解民虞舜未亡琴。

白头病枕茅茨下,时梦新君在谅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乙丑六月闻哀诏有感(其一)》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深忧虑。首句"八十衰黎死境临"描绘了社会老弱群体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形势,哀痛之情溢于言表。"哀传尺一痛难禁"则进一步渲染了哀悼诏书带来的悲痛,难以抑制。

"虞渊怆日江湖泪"借用虞渊(太阳落下的地方)和杞国(担忧天塌之国)的典故,象征着日薄西山的国势和个人对于国家前途的忧虑,泪水如江湖般滔滔不绝。"杞国伤天虮虱心"以小喻大,表达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负扆周公正思画"借周公的形象,寄托了对贤明君主的期待,希望当政者能像周公一样深思熟虑,制定正确的国策。"解民虞舜未亡琴"则引用虞舜的典故,暗示即使在艰难时期,也应保留一份仁爱之心,关注民生。

最后两句"白头病枕茅茨下,时梦新君在谅闇"以个人的困顿和梦境收尾,诗人身处茅屋之中,疾病缠身,却仍怀揣对新君即位后国家清明的期盼,流露出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沈周作为文人墨客对于时代变迁的敏锐感触和高尚情怀。

收录诗词(1057)

沈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字:启南
  • 号:石田
  •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27~1509

相关古诗词

乙丑六月闻哀诏有感(其二)

愚翁分与世缘疏,国恤惊心泣且吁。

生长太平惟欠死,老衰馀息尚何如。

不知伊傅谁调鼎,欲梦羲皇我枕书。

终日无聊思理发,雪茎些少亦频梳。

形式: 七言律诗

感宜兴善权寺寥落

有客新寻古洞回,国山无处问茶杯。

僧烦籍役兼徒去,虎熟禅堂引子来。

雨烂竹菇春委顿,风惊松箨夜摧颓。

未应灵胜随人往,碧殿犹存火篆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老年三病(其一)眼花

转费揩摩转减光,苦无障翳只荒荒。

俛眉作字仍虚画,触鼻看书反差行。

盖幅鲛绡花懵憧,隔重云母月微茫。

从前了了都休说,青白甘输与阮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老年三病(其二)耳聋

苦无聊赖坐新聋,终日腾腾兀兀中。

著味笑堪陪座客,劖分痴好作家翁。

跳江昨夜安秋枕,堕叶明朝问朔风。

非是是非还自有,我无闻听便应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