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磴从天上,驱车返岭东。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山中驾车行进的壮丽场景,“抱磴”指的是紧握着马缰绳,控制着奔腾的坐骑,从“天上”一词可感受出一种超脱凡尘、如同神仙般的境界。下山而去,却又选择了返回岭东,这种反复的动作似乎在展示诗人对自然山川的向往和挑战。
气昂无丑虏,策妙诎群雄。“气昂”形容一种高昂不屈的英雄气概,“丑虏”则是古代北方民族之称,这里表明诗人对外来侵略者的坚决抵抗。接着“策妙诎群雄”则展示了诗人的智慧和战术,能够巧妙地制定计划,挑战那些强大的敌手。
飞絮随风散,馀氛响日镕。这两句转而描写了一种柔美的景象,“飞絮”指的是飘零的柳絮,它们随着风舞动,又随之消散。与此相对应的是“馀氛”,即是云雾,这里的“响日镕”则形容了阳光穿透云层,照耀大地。
长戈收百甲,聚骑破千重。这两句重新回到战争的激烈场面,“长戈”指的是长矛或者长枪,而“收百甲”则是战士们紧密集结在一起。下一句中的“聚骑”则描绘了战马和骑兵集结待命,准备突破敌人的重重防线。
落剑惟戎首,游绳系胁从。这两句细腻地刻画了一位将领的英勇形象,“落剑”意味着决断的行动,“惟戎首”则表明这位英雄只关注前方敌人的动静。下一句中的“游绳”即是系在身体上的绳索,可能是一种战时用以固定盔甲或其他装备之物,“胁从”则是随侍左右的士兵。
四野无坚壁,群生未化融。这两句表达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混乱,以及对未来社会秩序重建的期待。四周的环境因为战乱而变得不再安全,而“群生”即是广大的人民,他们的心灵还未能得到平静和融合。
龙湖膏泽下,早晚遍枯穷。这最后两句诗描绘了一种对自然恩泽的期待与渴望。龙湖可能是一处富饶的地方,“膏泽”指的是肥沃而滋润的土地,而“早晚遍枯穷”则是希望这种恩泽不仅能在特定的时间内得到,而且能够长久地惠及每一个角落,消除贫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