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颖上》由清代诗人牛焘所作,通过对颖水边的奇士与历史传说的描绘,展现了对高尚品格与道德追求的赞美。
首句“颍水何瀰瀰”,以水流的浩荡描绘出背景的广阔与深邃,引出对颖水边人物的思考。接着“颖上多奇士”点明主题,暗示颖水边聚集着不同寻常的人物,为后续的叙述铺垫。
“稽古帝尧时,异事传洗耳”引用了古代传说,讲述帝尧时期奇异的故事,通过“洗耳”的典故,象征着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自我净化的过程。然而,“闻言入肝脾,焉能洗厥髓”则表达了对仅表面改变而深层次未变的批判,强调了道德品质的内在性与深刻性。
“奇哉饮牛人,不饮下流水”通过对比饮牛人与常人的饮水选择,进一步强调了对高尚品格的推崇,即在面对诱惑与选择时,应坚持更高尚的原则。
“清操原在我,外物讵能滓”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道德操守的坚定信念,认为真正的高尚品质源自内心,不受外界物质的影响。
最后,“巢许高蹈士,岂如陈仲子”将巢父、许由等隐士与陈仲子进行对比,强调了真正的高尚并非逃避现实,而是即使在世俗中也能保持高洁的品质。
“嗟彼传闻者,千载无信史”则对历史记载的可信度提出质疑,呼吁后世对历史事件应持审慎态度,不应轻易相信传闻,强调了对真实历史的重视与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颖水边奇士的描绘与历史传说的引用,表达了对高尚道德品质的赞美与追求,以及对个人内在修养的重视,同时也对历史记载的可信性提出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