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怨诗》,是东汉时期文学家张衡所作。诗中以秋兰为喻,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猗猗秋兰,植彼中阿”描绘了一幅秋日山间,兰花盛开的画面,以兰花的美丽和幽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纯净与高洁。接着,“有馥其芳,有黄其葩”进一步赞美了兰花的香气和花朵的颜色,寓意诗人对远方友人美好品质的向往和怀念。
“虽曰幽深,厥美弥嘉”则表达了尽管环境幽深,但兰花的美丽更加令人赞叹,暗含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即便相隔遥远,那份情谊依然深厚而珍贵。
“之子之远,我劳如何”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因距离产生的忧愁和疲惫感。“我闻其声,载坐载起”则通过听到友人的声音时的反应,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与渴望相见的心情。
最后,“同心离居,绝我中肠”表达了诗人与友人虽然身处两地,但心却紧紧相连,这份情感如同被割断的肠子一般,痛苦而深切。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