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赵由仪的《感遇(其二)》表达了对忠诚与信任被误解的感慨。诗中以曲逆和塞侯两位历史人物为例,他们分别因为不侵犯嫂子和不贪取他人财物而受到赞誉,然而却被谗言所困,让人怀疑他们的品德。诗人借此暗示,即使是最正直的人也可能遭受无端的诽谤。
"曲逆不盗嫂,塞侯不窃金"这两句直接赞扬了他们的高尚情操,但接下来的"数奇值谗口,颇疑天下心"则揭示了他们遭遇的困境,暗示了世态炎凉,好人难为。诗人进一步强调,人非草木,不可能不受到生活的变故和他人的侵害。
最后两句"文侯封谤书,千载悲知音",借用了魏文侯处理诽谤之事的典故,表达出对真正理解者的怀念和对公正评价的渴望,以及对千古以来知音难觅的感慨。整首诗寓言深刻,情感沉郁,体现了作者对忠诚与公正被误解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