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秋怀七首(其一)》由元代诗人汪珍所作,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世俗偏见与个人追求之间矛盾的深刻洞察。
首句“握中有孤竹,奏竹鸾凤吟”,以“孤竹”象征独特之物或个人,而“鸾凤吟”则寓意着这种独特之物的高雅与不凡。诗人手中握有的“孤竹”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如同鸾凤般发出美妙的吟唱,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独特个性的坚持与追求。
接着,“聘俗俗不喜,持归故山岑”,表达了诗人将这份独特带入世俗社会时遭遇的不理解与排斥。然而,诗人并未因此放弃,而是选择将其带回“故山岑”,即回归内心深处的宁静与自我认同,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坚守自我的精神风貌。
“歌居折杨花,倾耳众口瘖”,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面对世俗非议时的态度。他选择在自己的居所中歌唱,不为外界的议论所动,甚至让众人的声音变得无声,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自信。
“乃知扬子云,空草五千文”,借扬雄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文字与思想价值的深刻理解。他认为,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文字的数量,而在于文字背后的思想深度与情感真挚。
“龟龙困蝘蜓,嘲诮何纷纭”,通过对比龟、龙与蝘蜓的形象,讽刺了世间的种种偏见与嘲笑,强调了个体独特性的重要性以及面对偏见时应有的态度。
最后,“酱瓿真可覆,嗟嗟徒尔勤”,以酱瓿(古代盛酱的容器)比喻个人的努力与成就,感叹即使付出再多努力,也可能被忽视或误解。但同时,这句话也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鼓励人们即使面对困难与不公,也不应轻易放弃,而应继续坚持自我,最终或许能被理解与认可。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个人独特性、自我坚持与社会偏见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面对挑战时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