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声(其一)

长滩斗折转城隅,激浪飞声昼夜俱。

猛讶龙骧带雷雨,缓疑仙会集笙竽。

吟风古木那能和,弄影幽禽只自娱。

我已无心到天籁,凭栏聊为一踟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长滩的壮丽景象与独特的自然声音。诗人邹浩以细腻的笔触,将长滩的动态美与静态美巧妙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首句“长滩斗折转城隅”,以“斗折”形容水流曲折蜿蜒,生动形象地勾勒出长滩的地形特点,同时“转城隅”则暗示了长滩的地理位置,巧妙地融入了地理环境的描述。接下来,“激浪飞声昼夜俱”一句,通过“激浪”和“飞声”两个词,不仅描绘了水流的湍急和声响的宏大,还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命力,让读者仿佛能听到水声在耳边回荡,感受到日夜不息的自然韵律。

“猛讶龙骧带雷雨,缓疑仙会集笙竽”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想象的手法,将水流比作龙骧(龙马),带起雷雨般的气势,既表现了水流的壮观,又增添了神秘色彩;而“缓疑仙会集笙竽”则通过想象仙人聚会时的音乐场景,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自然世界之中。

“吟风古木那能和,弄影幽禽只自娱”两句,将视角转向了周围的自然元素——古木与幽禽。古木似乎无法与风声共鸣,而幽禽则独自享受着光影游戏的乐趣。这一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和谐共处,也暗示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

最后,“我已无心到天籁,凭栏聊为一踟蹰”表达了诗人沉浸于自然美景中的心境。他似乎已经超越了世俗的烦恼,达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只是暂时驻足,欣赏这美妙的天籁之音。这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长滩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声音、光影、生物等自然元素的生动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意境、情感深沉的佳作。

收录诗词(979)

邹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060—1111

相关古诗词

滩声(其二)

洗耳何须颍水清,淫哇涤去有滩声。

宫商别奏天然曲,淡薄追还物外情。

聊与沙鸥均至乐,谩同渔父引馀觥。

个中一拍谁人会,长啸归来烟雾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闻州学补试

辟廱泮水旧先生,十五馀年经自横。

今日传闻试多士,尚疑身复任权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怀詹成老

胸中云梦向来宽,妙入微尘心更安。

天北梧桐正鸣凤,江东枳棘尚栖鸾。

渊明可是忘三径,下惠犹能仕小官。

何日相从坐金粟,静听飞雪洒琅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怀霍子侔

平时咳唾落珠玑,未掌丝纶亦数奇。

远去天官空帐幄,中分淮水动旌旗。

圜扉荡涤民知免,列位搜扬士不遗。

报国功成有馀日,也应回首念流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