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半径二首(其一)

水石成芳岛,云林蔼暮晴。

波光涵万景,不必问蓬瀛。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美好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

“水石成芳岛”,开篇即以“芳岛”二字,赋予了岛屿以生机与香气,仿佛岛屿上生长着各种芬芳的植物,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云林蔼暮晴”,傍晚时分,云雾缭绕的林间,一片晴朗,云雾与阳光交织,形成一幅动人的画面,展现出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波光涵万景”,波光粼粼的水面映照着四周的景物,仿佛整个世界都被包容在这一片波光之中,展现出水的灵动与广阔。“不必问蓬瀛”,蓬瀛是传说中的仙岛,此处诗人以之比喻仙境,表达出对眼前美景的赞叹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心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

收录诗词(43)

薛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半径二首(其二)

郊远峰环寂,林深径绕幽。

池亭千翠簇,岩洞一虚收。

独坐时方暖,重游色已秋。

百年尘外梦,湖海寄扁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琴山十章

于昭上帝,毓灵下土。衷极储精,太和流布。

衷和流布,区宇瀰濩,区宇瀰濩。

山岳上凝,江河下注。衷和氤氲,物各备具。

物具衷和,人得其粹。五性出矣,七情生生。

不愆以忒,乃全厥原。全复厥原,为人之门。

厥复如何,远取诸物,近取诸身。

近取如何,我身备有。手足发肤,耳目鼻口。

形宫而乖,五性是谬。形官而理,五性顺受。

君子有要,天君中寂,性情弗忒。

性情如何,远取诸物。取之如何,性情是适。

定性闲情,率由中宅。虽曰中宅,亦赖外域。

域之孔固,中乃弗忒,是作性则。

取物如何,维我宜之。我宅我里,琴山维之。

维此琴山,实我仪之。煦日流矣,和风披矣。

登山歌以谣矣,乐以忘归矣。

于戏,韶石奚为,以慰我思。我思琴山,千里而遥。

昔我植竹,于山之腰。山侧水流,昔我洗瓢。

鱼游水渚,鹤企松标。

松风萧萧,竹风翛翛,依稀虞韶。

虞韶千古,寄我琴山。山石凤跂,山花锦囊。

天风为弦,得趣忘弹。爰我良朋,于山之间。

尊酒颐颜,性怡情闲,和乐且耽。

耽乐君子,既和乃心,乃和乃身。

身心和矣,暨厥家人。家人和矣,暨阙万民。

万民和矣,奏泰和音。泰和奏矣,谁瑟谁琴。

谁琴谁瑟,高山流水。知音伊谁,韶石之子。

匪伊子之知,天风洗耳。岂曰洗耳,亦洗心髓。

心灵耳通,泰和之音是俟,泰和之音是俟。

泰和远矣,得见其像。像托伊何,琴山之上。

琴山之水,琴山之云。望望水云,悠悠我心。

旧盟猿鹤,投我好音。岂曰耽乐,猿鹤遗之音。

形式: 四言诗

题林家园

兴来披竹穿云去,偶到林塘坐一亭。

寂寂乱峰疏影外,数声鸣鸟午风清。

形式: 七言绝句

次钟宝潭韵

流云洞口寂无音,何处虚堂挂一琴。

忽听鸡呜峰顶上,风林高映月湖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