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护国寺

拂衣台岭旧林泉,命服兰芽夺目鲜。

一念不居常在定,十分无闷尽安禅。

霜含庭柏依稀老,月到经窗暗澹圆。

蠛枕沈迷难话别,半桥衰柳锁寒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他曾在台岭旧林泉边拂衣而过,身着兰芽般鲜艳的官服。
心中常保持宁静,没有任何烦恼,全身心投入禅定之中。
庭院中的柏树在霜雪中显得苍老,月光透过经窗,光线暗淡而圆满。
沉醉于枕头之上,难以言说离别之情,半桥边衰柳笼罩在寒冷的烟雾中。

注释

拂衣:轻挥衣袖,形容动作潇洒。
命服:古代官员的正式服装。
兰芽:比喻官服颜色鲜艳,如兰草初生。
在定:内心平静,处于禅定状态。
安禅:佛教术语,指静心冥想。
霜含庭柏:庭院里的柏树被霜覆盖。
经窗:佛寺或书房中的窗户。
蠛枕:一种小虫,此处可能指枕头上的情景。
衰柳:形容柳树枯黄凋零。
寒烟:寒冷的雾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钱易所作的《送僧归护国寺》。诗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僧人归去护国寺的场景,展现了山林寺庙的宁静与禅意。"拂衣台岭旧林泉"一句,描绘僧人离开时经过的古老山岭和清幽泉水,暗示着僧人的出尘之姿。"命服兰芽夺目鲜"则通过兰芽的鲜艳,象征僧人的高洁品格。

"一念不居常在定"表达了僧人内心的平静与禅定,"十分无闷尽安禅"进一步强调了僧人对禅修的执着和心境的安宁。"霜含庭柏依稀老"借庭前的老柏树,寓言岁月的流转和僧人的年长,"月到经窗暗澹圆"则营造出静谧的夜晚和修行的氛围。

最后两句"蠛枕沈迷难话别,半桥衰柳锁寒烟"描绘了僧人离去后,诗人独自面对的离别之感,以及护国寺外衰柳寒烟的凄迷景象,流露出淡淡的离愁。整首诗情感深沉,画面生动,富有禅意,体现了诗人对僧人生活的理解和敬仰。

收录诗词(26)

钱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人首夏池上雨中闻笛

朱华始沈泉,池塘恰雨天。

鹭头飘雪暗,荷腹荡珠圆。

风递谁家笛,声冲几里烟。

拂波轻重起,隔树往来传。

沥沥虽侵汉,遥遥已杂□。

天龙吟转乐,石韵更相连。

谩读襄王赋,虚誇子晋仙。

宁同向散骑,肠断向漪涟。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上巳至玉津园赐宴

祓禊标春巳,歌时庆鲁雩。

禁园宣密宴,玉馔赐天厨。

班序参三殿,衣冠盛两都。

云罍倾上席,宝马闹长衢。

帝泽恩何重,春风节已徂。

归来白虎殿,微咏共操觚。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西游曲

花销秋老白日短,败红荒绿迷空馆。

拟将清血洒昭陵,幽谷蛇啼半山晚。

十年辞家勤献书,王孙不许延公车。

江头祖庙祭无血,重门生草寒离离。

我有黄金三尺剑,奸骨无痕古波艳。

佩入函关无故人,玉握凋零七星暗。

形式: 古风

初夏病中

抱病经清暑,空庭扫紫苔。

花篱妨蝶过,桐井引禽来。

徒有文园渴,更有漳浦才。

可怜馀滞骨,无复动心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